鬼星犯座斗柄移,海风吹折枯桑枝。翻山倒海地轴裂,六鳌并力孱难支。
丈夫屹立未可惧,剥复相代会有时。吾乡宋末有二老,不以节见谁则知。
谢公无官亦无禄,并无一旅随奔驰。敌军开门受降表,大江南北无立锥。
聘书到门以死拒,窃愿上比古伯夷。仲尼尊周守臣分,宜于革命多恕词。
《三百篇》终录《商颂》,未敢滥及《采薇》诗。首阳饿死志未白,不遇公等当告谁。
太公蒙面诛妲己,应立微子而臣之。马前数语寓史法,左右敢以兵甲施。
大义凛凛在万世,公急起与相扶持。当公变名学卖卜,混迹岂屑同子皮。
麻衣大哭建阳市,一琴一砚常相随。砚则毁矣琴则碎,铜驼卧棘秋生悲。
幽燕古俗尚奇节,庙食于此佥曰宜。我欲从公卜死所,公其鉴我示我龟。
骊驹在户不忍别,愿荐兰芷招湘累。悯忠相去不咫尺,恨未一读《曹娥碑》。
诗句一:鬼星犯座斗柄移,海风吹折枯桑枝。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在天象中,有一颗星星正冲撞着北斗七星的柄部,仿佛是它在移动位置;海上的风强劲地吹动,仿佛可以折断枯萎的桑树。”
- 赏析:通过天文与自然景象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象征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诗句二:翻山倒海地轴裂,六鳌并力孱难支。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大地似乎被翻倒,大海也似乎被撕裂,好像整个地球都在摇摇欲坠;巨大的鳌鱼正在用尽全力支撑,但显得如此无力,难以支撑起整个地球。”
- 赏析: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动态描写,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诗句三:丈夫屹立未可惧,剥复相代会有时。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尽管形势严峻,但我依然能够坚守立场,因为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更替中前行。”
- 赏析:此句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要坚信未来会有所改变。
诗句四:吾乡宋末有二老,不以节见谁则知。
翻译与赏析:
- 翻译:“我的故乡曾经有过两位忠义之士——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向敌人屈服。”
- 赏析:此句通过描述两位古代忠义之士的故事,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
诗句五:谢公无官亦无禄,并无一旅随奔驰。
翻译与赏析:
- 翻译:“谢文节公虽然没有官职,也没有俸禄,但他的身边也没有跟随的军队。”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谢文节公的敬仰之情,他的清廉和高尚品质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诗句六:敌军开门受降表,大江南北无立锥。
翻译与赏析:
- 翻译:“敌军打开了城门,投降的使者带来了投降的表文,这让整个大江南北都感到震惊。”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绘敌军投降的场景,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诗句七:聘书到门以死拒,窃愿上比古伯夷。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当敌人的使者来到我家门口时,我拒绝交出聘书,并希望皇上能够像古代的伯夷那样坚持原则。”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在面对敌人威胁时,坚决拒绝投降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古代忠臣伯夷的敬仰之情。
诗句八:仲尼尊周守臣分,宜于革命多恕词。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孔子尊重周朝,他作为臣子的职责就是保卫周朝。因此我认为,在革命时期应该给予宽恕和理解。”
- 赏析:此句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对忠诚和责任的理解。同时,它也为革命者提供了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诗句九:《三百篇》终录《商颂》,未敢滥及《采薇》诗。首阳饿死志未白,不遇公等当告谁?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在《诗经》的结尾部分,我收录了《商颂》,但是不敢滥加引用《采薇》这首诗。”
- 赏析:《采薇》是一首表达忠贞不渝精神的诗歌,而胡思敬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种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坚守。
- 赏析:首阳山的饿死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义之举。诗人通过提及此事,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的敬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忠臣,不知道该向谁诉说自己的困境和心声的情感。
诗句十:太公蒙面诛妲己,应立微子而臣之。马前数语寓史法,左右敢以兵甲施。
翻译与赏析:
- 翻译:“姜太公蒙面诛杀了妲己,他应当立下微子这样的贤君来继续治理这个国家。”
- 赏析: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 赏析:马前数语寓史法,左右敢以兵甲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军事力量的运用和控制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