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杳。春怀悄。一场春事阑珊了。絮飞尽。花飞尽。咒骂东风,这般薄幸。忍。
啼鹃老。啼莺少。绿阴满地馀芳草。恨相引。愁相引。日暮凭栏,香销酒醒。怎。
【注释】
春光杳:春天的景色很遥远。
春怀悄:春意黯然,心事重重。
絮飞尽: 指柳絮已经飘落。
咒骂东风:怨恨春风无情。
忍:忍耐
啼鹃老:杜鹃鸟叫声凄厉,叫个不停。
啼莺少:黄莺叫声欢快,唱得少了。
绿阴满地馀芳草:绿树成荫,地上长满了花草。
恨相引、愁相引:恨和愁相互引逗,相互牵绊。
日暮凭栏:日已西沉,独自倚着栏杆。
香销酒醒:酒香消失,人也醒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景消逝的哀怨之情。起首三句“春光杳。春怀悄。一场春事阑珊了”点明了季节、心情和时局。词人感叹春去也,而春光依旧,春心也依然,然而春事却已阑珊,暗含了国破家亡的痛心之语。下片“絮飞尽。花飞尽。咒骂东风,这般薄幸。”则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絮飞尽。花飞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既写出了春光的短暂,又暗示了春事的阑珊。“怎忍?啼鹃老。啼莺少”,则由伤春转入感时。“怎忍”,即“怎禁”之意。“啼鹃老”,指杜鹃鸟年年悲切地呼唤,年年叫个不停。“啼莺少”,指黄莺儿年年欢乐地歌唱,年年唱得少了。“怎忍”、“啼鹃老”、“啼莺少”三句,把词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身世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出来,寄寓了词人深沉的忧思和无穷的哀怨。结拍“日暮凭栏,香销酒醒,怎”,以反问作结。词人面对着日暮凭栏,看到残香消歇,不禁悲从中来,酒醒之后,无限愁恨更令人难以排遣了。这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真意切,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