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迷望,系吟舟人在,藕花香里。摇曳舞衣浑不定,挹取满襟凉意。素影凌波,清芬入梦,都把铅华洗。千枝玉立,四围烟水无际。
当此小集裙钗,碧筒唤饮,几度吟笺理。世外软红吹不到,消受湖天风味。瑟瑟惊秋,亭亭写照,送到斜阳未。渔舟归晚,沙边鸥鹭飞起。
【注】1. 绿云:女子发饰。2. 吟舟人:在船上吟咏的人。3. 玉立:像玉一样挺拔的站立。4. 软红:指繁华热闹的城市。
念奴娇·西湖春景
《念奴娇》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大石调”。此词上片写湖中美景;下片则写湖边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绿云迷望,系吟舟人在,藕花香里。摇曳舞衣浑不定,挹取满襟凉意。素影凌波,清芬入梦,都把铅华洗。千枝玉立,四围烟水无际。
当此小集裙钗,碧筒唤饮,几度吟笺理。世外软红吹不到,消受湖天风味。瑟瑟惊秋,亭亭写照,送到斜阳未。渔舟归晚,沙边鸥鹭飞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词,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湖山画卷。上片着重写湖中美景;下片着重写湖边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首句写游湖的人。“绿云”是女子的发饰,这里用以形容女子的秀发如云一般美丽、飘逸。“系”字表明游人是乘船来的。“吟舟人在”,即泛舟游湖之人,他正陶醉在藕花飘香的清香之中。
“摇曳”三句写湖面的美景。“摇”,“荡”同义,“曳”,拖长声读,与“荡”字音近义通。“舞衣”,指游湖之船。“素影”“凌波”两句,写船在水中行驶,犹如凌空而行。“凌波”,谓船行水中,如履平地,又如凌驾于波涛之上。“素影”,指船身。“清芬”一句,写船在月光下行驶,清香袭人。“素影”“凌波”,皆以物拟人,而以“舞衣”、“素”等词状之,更显得有情有致。“都把铅华洗”,铅华,指胭脂粉黛,这里代指妇女化妆用的化妆品。“都把铅华洗”,即洗净脂粉,不施浓妆艳抹,以显出自然美。这几句既写了湖中美景,同时也写出了游湖之人的高情远韵。
“千枝玉立”,承上启下。“千枝”,指垂柳。垂柳枝条众多而柔媚动人,故喻为“千枝”。玉立,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这句写柳树的枝条多而挺拔,给人以美的感觉。“四围”,指周围。“烟水无际”,即水天一色,无边无际。这句写湖周围景物的广阔。
“当此”三句,写在西湖小聚宴饮的情景。“小集”,小范围的聚会。“裙钗”,指年轻貌美的妇女,这里特指女子们。“碧筒”,指酒器。古代饮酒时,以竹筒盛酒,称“碧筒”。 “唤饮”即劝饮的意思。“吟笺”,指写诗作词的纸和笔。“几度”,几次。“软红”,指京城中的妓院等娱乐场所。软红,指妓女的住所。这里是说这些女子远离了京城的繁华和妓馆的喧闹,来到西湖边享受宁静的美景。
“瑟瑟”三句,写秋天的到来。瑟瑟,风声。 “亭亭”,形容身材苗条。这里指女子。亭亭,高大直立的样子。这几句写女子们被秋风所惊动,不禁想起了那些在京城中的生活,感到十分惆怅。最后一句写夕阳西下,湖上的游船已归,岸边的鸥鹭也飞了起来。
全词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