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好古易成癖,每因得意辄浩歌。姒鼎子盘不易见,心奢其奈生迟何。
偶逢数字亦珍閟,向彝鄀敦高阳戈。微茫跟肘辨屈曲,细加抉剔勤揩磨。
拓如蝉翼绕影响,友朋动色夸蒐罗。岂知岐阳石鼓今尚在,点画苍劲形巍峨。
鸿文自合显当代,至宝讵忍埋荒阿。肃然大学高位置,无人闯室奚烦呵。
我嗟杜门眼未识,只凭纸本分真讹。浑如玉箸体奇俊,非复囷蠢侪碧蝌。
浩如江潮拥断岸,奔走蛟鳄翔鼋鼍。残如朽株卧沙际,隐隐根柢连枝柯。
缺如幼舆逞狂逸,齿牙零落遭投梭。五总五绒不可解,徒咏退食吟委蛇。
扶徕罔罟不可按,强歌倚瑟诬皇娥。始悟寻源慎派别,导江莫取汜与沱。
周家积累数十世,酝酿元气成太和。夷厉失纲浸凉薄,塞川监谤殊常科。
蛮荆扰南猃狁北,淮徐中起纷而多。共和纵未失臣节,已嗟荆棘围铜驼。

【译文】

儒生爱古,易成癖,每因得意辄浩歌。姒鼎子盘不易见,心奢其奈生迟何。

偶逢数字亦珍閟,向彝鄀敦高阳戈。微茫跟肘辨屈曲,细加抉剔勤揩磨。

拓如蝉翼绕影响,友朋动色夸蒐罗。岂知岐阳石鼓今尚在,点画苍劲形巍峨。

鸿文自合显当代,至宝讵忍埋荒阿。肃然大学高位置,无人闯室奚烦呵。

我嗟杜门眼未识,只凭纸本分真讹。浑如玉箸体奇俊,非复囷蠢侪碧蝌。

浩如江潮拥断岸,奔走蛟鳄翔鼋鼍。残如朽株卧沙际,隐隐根柢连枝柯。

缺如幼舆逞狂逸,齿牙零落遭投梭。五总五绒不可解,徒咏退食吟委蛇。

扶徕罔罟不可按,强歌倚瑟诬皇娥。始悟寻源慎派别,导江莫取汜与沱。

周家积累数十世,酝酿元气成太和。夷厉失纲浸凉薄,塞川监谤殊常科。

蛮荆扰南猃狁北,淮徐中起纷而多。共和纵未失臣节,已嗟荆棘围铜驼。

【注释】

(1)儒家好古:喜欢古代的东西。易成癖:指对古代事物特别爱好。得意:指读书或做学问时心情愉快。浩歌:大声唱歌。

(2)姒鼎子盘:指商代的青铜器。姒:夏姓。子盘:一种青铜礼器。

(3)心奢其奈生迟何:心里想得美,但时间不早了。奈:无奈。

(4)偶逢数字:偶然遇到一些文字。珍閟:珍视、秘藏。

(5)向彝鄀敦高阳戈:指《左传》载:“昔三代之盛,土不过同域;今四海之内,州异者五。”意思是说,以前中原各国相距不远,现在却远隔万里。高阳:春秋时卫国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6)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跟:小腿跟部。屈曲:弯曲。

(7)抉剔:挑出毛病。勤:努力。揩摩:用布擦拭。

(8)蝉翼:形容文字非常纤细如蝉翼一样。

(9)鸿文:好的诗文文章。显:显露。当代:当前的时代。代:时期。

(10)岐阳石鼓:即“关中石鼓”。唐李泰《皇朝文史通义》卷七有《论石鼓》一文,其中说:“岐阳石鼓,乃汉之遗物也。”今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11)点画:指石鼓上的文字笔画。苍劲:雄健有力。

(12)鸿文:指杰出的诗文文章。显:显露。当代:当前的时代。代:时期。

(13)至宝:最好的宝物。讵(jù):岂。忍:怎能忍受。埋:隐藏。

(14)肃然:严肃的样子。高位置:高贵的职位,比喻崇高的地位。

(15)罔罟:没有网罟捕鱼的工具。罔:无,空。罟(gǔ):鱼网。

(16)倚瑟:弹奏乐器。诬皇娥:欺骗天上的仙女。

(17)寻源:寻找水源。慎派别:慎重选择派别。

(18)导江:引导江河。莫取汜与沱:不要选择小的支流和浅滩。汜:泛泛地流过的地方,泛指小的支流或浅滩。沱:大江的支流。

(19)周家积累:指的是周王朝的积累。积:积累。累:积聚。十世:指周王朝历经的十个王族。

(20)太和:天地间最和谐的美。夷厉:指商纣王和周厉王。失纲乱伦:失去纲常伦理。

(21)荆:荆州地区。猃狁:指北方游牧民族。北:北方。

(22)淮徐:指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一带。中起纷而多:指这里发生了许多动乱的事件。

(23)共和:指公元前841年,周平王东迁以后建立的西周政权,又称东周。共和:指西周政权的共主。臣节:臣子的节操。

(24)棘刺:荆棘丛生的地方。铜驼:铜制的骆驼。

【赏析】

《拟韩昌黎石鼓歌》,是一首拟写唐代诗人韩愈《石鼓歌》的诗作。此诗为作者在友人处见到《石鼓歌》后所作。作者以拟韩诗的手法,对《石鼓歌》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补充,抒发了他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亡的感慨。

一、二两联写自己喜爱古代文物的心情和原因,以及得到《石鼓歌》的喜悦之情。三、四两联写自己见到《石鼓歌》后的联想和感想。五、六两联写自己对《石鼓歌》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感慨。《石鼓歌》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内容是关于周宣王时代的乐官太师所刻制的大型石鼓,歌颂了周宣王功德,并借以讽谏统治者要重视法制,不能任人唯亲。这首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之一。全诗语言朴实流畅,风格沉雄顿挫,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价值。

首联两句,点明题旨,说明作者因喜读韩诗而得到《石鼓歌》。“儒生”句承上“喜读”,表明其因喜读古文经典而“好古易成癖”。下句“每因得意辄浩歌”则写出“喜读”之后因“得意”而“浩歌”的情形。这是从个人角度而言,以下则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第二联两句,指出“禹鼎子盘”等文物难得一见,而自己又好此道,所以每每得到它们便高兴不已。这一句是从自己的感受而言;第三联两句,由“难得一见”引出“虽见亦难”的结论:“意奢其奈生迟何!”意谓“我”虽“意奢”,但“生迟”,故“虽见亦难”。此句则是从他人的角度而言。第四联两句,由他人角度转入“偶逢数字亦珍閟”一句,指出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文字材料。这一句是承接上文“意奢其奈生迟何”,“意奢其奈生迟何”句中的“意奢”,就是“喜读”的意思,而“意奢”的原因就在于“喜读”。因此,“亦珍閟”便是“喜读”的结果;而“珍閟”又反过来引起作者对“喜读”的思考。第五联两句,由“喜读”转到“喜古”,指出“喜读”的原因就在于“好古易成癖”,而“喜古”的原因则在于“喜读”所致。第六联两句,再由“喜古”转到“喜古”的结果,指出“喜古易成癖”的原因就在于“喜读”,而“喜古”的结果则在于“喜读”。第七联两句,由“喜古”转到“喜古”的结果,指出“喜古易成癖”的原因就在于“喜读”,而“喜古”结果则在于“喜读”。第八联两句,再由“喜古”转到“喜古”的结果,指出“喜古易成癖”的原因就在于“喜读”,而“喜古”的结果则在于“喜读”。最后两联,由“喜古”转到“喜古”的结果,指出“喜古易成癖”的原因就在于“喜读”,而“喜古”的结果则就在于“喜读”。第九联两句,由“喜古”转到“喜古”的结果,指出“喜古易成癖”的原因就在于“喜读”,“喜古”的结果则就在于“喜读”。第十联两句,最后归结到“我”,指出“我”之所以有这样“喜古”的心态,就是因为“我”好古易成癖,而“我”之所以好古易成癖呢?则是因为“我”喜欢“喜读”。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通过拟《石鼓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亡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