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菊愁萸,向尊前诉出,伤高怀抱。红上戍楼,登临怕看残照。目中剩影关河,任付与、尘飞烟扰。萧萧。正西风信紧,还欹茸帽。
城畔翠杨老。尽霜乾旷野,秋光偏好。念倦旅,华发变,汉南重到。无边坠叶声凄,甚处吟、庾郎园小。迟了。阵云寒、雁群都少。
【注释】:
重阳节。
庚子,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广平,广平镇,在今河北鸡泽西北。
堤柳,指护城河两岸的柳树。
江潭,江河湖泊。
梦窗,即吴文英。重九韵,即《声声慢·秋感》。
泪菊、愁萸:菊花和茱萸,均为重阳节时所食之物。
向尊前诉:把心事向酒壶诉说。
残照,落日余晖。
目中剩影:眼中只有落日余晖映照出的一片残景。
西风信紧,西风吹来的消息越来越紧急,形容战事吃紧。
欹茸帽:歪戴着头巾。
汉南:指汉水之南,这里泛指故乡。
庾郎园小:指庾信故居园小。庾信为北齐、北周、隋朝三朝大臣,封临汾县侯,曾建庾楼。
迟了:误。
阵云寒、雁群都少:阵云寒冷,大雁飞得很少。
赏析:
这是一首重九词。词人于公元1161年重阳之日携全家避地广平,重游莲亭,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家国兴亡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惜秋华,庚子秋携家避地广平,重九日出郭游莲亭。”点明题目中的“重九”及“广平”。庚子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词人与家人避地广平,重九之日,游莲亭,抒发自己的感慨。
“十八年重到”,是说从这年来已经过了十八年,而今日重游莲亭,不禁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曾经在莲亭避难之事,内心不由得涌起许多感慨。
“堤柳萧瑟”,写眼前景象。堤柳萧瑟,暗示着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大有江潭之感”,是说面对这样的局势和景象,作者心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感慨。
“用梦窗重九韵”,说明词人要借用吴文英的《声声慢·秋感》词调来填词。“泪菊愁萸,向尊前诉出,伤高怀抱。”是说词人将心中的悲伤化作泪水,倾吐于尊前的酒杯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内心的伤感。
“红上戍楼,登临怕看残照。”是说词人登上戍楼远望,看到残阳如血,不禁心生恐惧。
“目中剩影关河,任付与、尘飞烟扰。”是说词人所见到的景象只剩下夕阳的影子,而这一切却无法改变。
“萧萧”句:“西风信紧”,西风急促而猛烈,预示着战事吃紧。“还欹茸帽:歪戴着头巾。”是说词人此时也无心戴帽,而是歪戴着头巾以应战事的紧迫。
“城畔翠杨老,尽霜干旷野,秋光偏好。”是说城边的青翠杨柳已经凋枯,但秋天的气息却更加浓烈。“念倦旅,华发变,汉南重到。”是说词人想到自己已经厌倦了战争,回到了家乡,但岁月无情,白发已然增多。
结句“无边坠叶声凄”,是说随着秋风传来的是落叶纷纷坠落的声音。“甚处吟、庾郎园小。”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找到一处可以吟诗的地方。“迟了,阵云寒、雁群都少。”是说此时已入冬季,阵云寒冷,大雁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