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公门尽向荣,芸窗灯火读书声。
翘材便算甘棠树,底用千章夏木清。

【注释】:

  1. 壬辰: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历1832年。
  2. 仲来澎抚恤:即“春仲来澎湖抚恤”。
  3. 蒇事:结束工作。
  4. 蒋怿庵:名兆奎,字子瑜,号怿庵,江西南昌人。
  5. 芸窗:书斋。
  6. 翘材:杰出才能。
  7. 底:何,怎么。
  8. 夏木:指梧桐树,这里代指陈廷宪的政绩。
    【译文】:
    桃李满门向荣耀,书斋灯火读书声。
    杰出才俊就像甘棠树,何必追求千章梧桐清。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完成对澎湖三阅月公务后,闲暇之余阅读了同乡蒋怿庵所辑《澎湖续编》一书,因书中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而应和之作。诗人在序中说:“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说明他这次来到澎湖是奉旨而来,时间不长。“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说明他在公务之余阅读了蒋怿庵的《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说明陈廷宪的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应和了他的作品。
    全诗以陈廷宪的《澎湖杂咏》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陈廷宪的崇敬之情。首联写陈廷宪的官宦之路,他的仕途虽然并不顺畅,但他却能“桃李满门向荣”,可见其人品、才干之高。颔联则是诗人对陈廷宪才华的高度赞誉,认为他就如同一棵大树,无论在哪里都能扎根并茁壮成长。颈联则更进一步指出,即使是那些千篇一模的梧桐树,也无法与陈廷宪相提并论,因为在他的治下,“底用夏木清”。尾联则是对陈廷宪的祝福和祝愿,希望他能继续为国效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赞美之词,又有祝福之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