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必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一句:壬辰春仲,即壬辰年春天,仲是春季的意思,“春仲”指春天,点出季节。“来澎抚恤”,抚字的意思是慰问安抚,恤意思是体恤,抚恤。“公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以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这里说的是诗人在公务之余阅读了蒋怿庵编纂的《澎湖续编》,其中有前刺史陈廷宪所作的《澎湖杂咏》诗作,于是作者便用这首诗作为酬答之辞
【注】壬辰:指乾隆四十一年(1776)。澎:澎湖。仲来:即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农历二月。来澎抚恤:即来到澎湖巡视并安抚灾民。三阅月:三个月时间。蒇事:结束事情。公馀:空闲之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阅读蒋怿庵所编修的《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完成陈廷宪的《澎湖杂咏诗》的和韵之作。即为怿庵同年志别:也就是为蒋怿庵作一篇纪念文章。 金针:指缝纫用的针。未暇
注释: - 壬辰:指1832年,是清朝咸丰二年。 - 春仲:春天的中期,即三月份。 - 澎抚恤:在澎湖进行安抚和抚恤工作。 - 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阅读蒋怿庵编纂的《澎湖续编》。 - 前刺史陈廷宪:前任澎湖知县陈廷宪。 - 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用陈廷宪所作的《澎湖杂咏诗》作为自己作的和诗。 - 蒋怿庵:蒋氏兄弟中的一位,与作者同为进士出身。 赏析:
《壬辰1832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诗句: 夕阳荒径荷锄归,尽日难逢白鹭飞。 不信蓬莱方丈地,竟无田似老僧衣。 译文: 在落日余晖中,我沿着被野草覆盖的旧径回家。一整天都很难再看到白鹭飞翔的身影了。我不禁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是传说中仙境般的蓬莱与方丈之地,竟然连这样的地方也找不到一片像僧人般宽大的农田。 赏析
【注释】: 1. 壬辰: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历1832年。 2. 仲来澎抚恤:即“春仲来澎湖抚恤”。 3. 蒇事:结束工作。 4. 蒋怿庵:名兆奎,字子瑜,号怿庵,江西南昌人。 5. 芸窗:书斋。 6. 翘材:杰出才能。 7. 底:何,怎么。 8. 夏木:指梧桐树,这里代指陈廷宪的政绩。 【译文】: 桃李满门向荣耀,书斋灯火读书声。 杰出才俊就像甘棠树,何必追求千章梧桐清。 【赏析】:
【注释】 1. 壬辰:清朝光绪年间。 2. 春仲:初春时节。 3. 澎抚:指福建巡抚张其珊,因任官澎湖而有此称。 4. 三阅月:三个月。 5. 蒇事:事情结束。 6. 蒋怿庵:人名,蒋式瑆字怿庵,号石门,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7. 澎湖续编:蒋氏辑录的关于澎湖的诗文集。 8. 陈廷宪:曾任福建巡抚的官员。 9. 杂咏:即诗歌集,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作品。 10. 霍霍:形容磨刀的声音
【注释】 壬辰:指1832年。 蒋怿庵:名元龙,浙江嘉善人,道光进士,曾任福建海防同知,因在澎湖有政绩,故以“蒋怿庵”相称。 志别:作别,离别。 【译文】 从五岳归来入梦频,鬓边白发今是倦游身。 凭栏远眺山平远,青眼如逢蕴藉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完成对台湾的抚恤工作后,对蒋怿庵同年的赠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大义的崇高追求。 首二句写诗人自五岳归来,心境已大不同于往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题信息点,明确内容范围,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意情感等。此题中“壬辰”“1832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据此可以确定这首诗的出处、作者及写作背景。“岛屿遥传画角声,楼船威望靖长鲸”意思是:澎湖岛上远远传来了号角声,楼船威武地威慑着巨大的鲸鱼。“瀛洲夜夜平安火,雉堞都从众志成”意思是:海中瀛洲夜晚灯火通明
注释:壬辰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春仲指的是春季的中旬,即农历三月十五日。澎抚是指到澎湖地区去安抚和处理事务;三阅月是指三个月后,公馀表示公务之余。蒋怿庵是陈廷宪的字,同年是同在一榜考取的进士,所辑的澎湖续编是他的作品。陈廷宪曾为前刺史,有诗集《澎湖杂咏》,诗人读了之后便勉成一首以和之。志别指分别之意,即作者与陈廷宪分别。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陈廷宪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用晦在壬辰(1832年)春仲来到澎湖抚恤三阅月后写的,他看到陈廷宪的《澎湖杂咏》诗后,便写了这首和章。 【注释】 1. 海底销沉不计年:意思是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很多年。销沉,指消逝。 2. 支机谁复付张骞:意思是说谁能代替张骞去送信呢?支机,古代女子出外,常以机杼为信物。张骞,汉武帝时使西域的使者。 3. 郁林试与归舟载:意思是说这次来澎湖,就像回家一样。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