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双柑逸兴多,春风惯听鸟声和。
自嗤叶令飞凫后,只有门前雀可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一句:壬辰春仲,即壬辰年春天,仲是春季的意思,“春仲”指春天,点出季节。“来澎抚恤”,抚字的意思是慰问安抚,恤意思是体恤,抚恤。“公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以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这里说的是诗人在公务之余阅读了蒋怿庵编纂的《澎湖续编》,其中有前刺史陈廷宪所作的《澎湖杂咏》诗作,于是作者便用这首诗作为酬答之辞,与蒋怿庵一同完成并以此作别。这两句写诗人因公务来到澎湖,在这里度过三个月的时间,公务之余,他翻阅了蒋怿庵编辑的《澎湖续编》。
第二句:“斗酒双柑逸兴多”,意思是说诗人喝着美酒吃着橘子,兴致勃勃。“斗酒”指的是一升酒,“双柑”是两个柑橘,这里的双柑是指两个柑橘,而不是两个橘子,这是古代人饮酒的习俗,因为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酒杯,而是直接将酒倒入碗中,所以叫斗酒,一个碗相当于现在的一升酒,两个这样的碗就是两升酒,而柑橘又被称为双柑。“逸兴多”意思是诗人的兴致非常高昂,逸兴多指兴致很高,多指心情愉快。
第三句:“春风惯听鸟声和”,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习惯了春天的风声,听到鸟儿的叫声就会感到愉悦。这句话中,“惯听”、“和”都是关键词,前者的意思是经常听到、习惯于;后者的意思是和谐、协调,和为动词,合起来就是习惯于听到鸟儿的声音,并且觉得十分愉悦。
第四句:“自嗤叶令飞凫后,只有门前雀可罗”,意思是说诗人自嘲自从担任过叶令之后,就没有像从前那样能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了,只有门前的麻雀可以捉到。这里的典故来自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的尚书叶法善曾经被任命为南康建安太守,他治理南康郡三年,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后来他升任江陵令,百姓们为他送行,他感慨地说:“我离开南康郡的时候,看到一只黄雀在飞翔,它飞得很高很远,我无法抓住它。我离开江陵的时候,看到一群大雁从南方飞来,它们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我也无法抓住它们。现在我担任太守,却只能看到一群麻雀在地上觅食。”这里的叶法善是诗人的自况,说自己以前能够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但是现在已经不能了,只能听到麻雀在地上觅食的声音。这句诗中,诗人运用了“自嗤”这个词语,意思是自嘲,表示自己感到惭愧。“叶令”是叶法善的别称,“飞凫”是飞翔的鸭子,这里是比喻自己的官职升迁到了高位;“门雀”则是麻雀,用来比喻自己的地位低微,只能看到一些卑微的小动物。
【答案】
壬辰春仲,即壬辰年春天,仲是春季的意思,点出季节。“来澎抚恤”,抚字的意思是慰问安抚,恤意思是体恤,抚恤。“公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以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意思是诗人在公务之余阅读了蒋怿庵编辑的《澎湖续编》,里面有前刺史陈廷宪创作的《澎湖杂咏》诗作,于是作者便用这首诗作为酬答之辞,与蒋怿庵一同完成并以此作别。这两句写诗人因公务来到澎湖,在这里度过三个月的时间,公务之余,他翻阅了蒋怿庵编辑的《澎湖续编》。“斗酒双柑”,意思是说诗人喝着美酒吃着橘子,兴致勃勃。“斗酒”指的是一升酒,“双柑”是两个柑橘,这里的双柑是指两个柑橘。诗人喝酒时喜欢配着柑橘一起品尝,这是一种习惯。因为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酒杯,而是直接将酒倒入碗中,所以叫斗酒,一个碗相当于现在的一升酒;而柑橘又被称为双柑。“逸兴多”,意思是说诗人的兴致非常高昂。逸兴多指心情愉快。“春风惯听鸟声和”,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习惯了春天的风声,听到鸟儿的叫声就会感到愉悦。这句诗中,“惯听”、“和”都是关键词,前者的意思是经常听到、习惯于;后者的意思是和谐、协调。和为动词,合起来就是习惯于听到鸟儿的声音,并且觉得十分愉悦。“自嗤叶令飞凫后”,意思是说诗人自嘲自从担任过叶令之后,就没有像从前那样能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了。这里的典故来自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的尚书叶法善曾经被任命为南康建安太守,他治理南康郡三年,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后来他升任江陵令,百姓们为他送行,他感慨地说:“我离开南康郡的时候,看到一只黄雀在飞翔,它飞得很高很远,我无法抓住它。我离开江陵的时候,看到一群大雁从南方飞来,它们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我也无法抓住它们。现在我担任太守,却只能看到一群麻雀在地上觅食。”这里的叶法善是诗人的自况,说自己以前能够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但是现在已经不能了。“只有门雀可罗”,意思是说诗人自嘲现在只能看到一群麻雀在地上觅食的声音。这里的门雀就是麻雀。这句诗中,“自嗤”是自嘲的意思,“叶令”是叶法善的别称,“飞凫”是飞翔的鸭子,这里是比喻自己的官职升迁到了高位;“门雀”则是麻雀,用来比喻自己的地位低微,只能看到一些卑微的小动物。
赏析:
此诗为纪实之作。首四句写诗人来到澎湖,公事之余游览蒋怿庵编辑的《澎湖续编》。“斗酒双柑”意谓诗人饮酒赏花,兴致盎然。“自嗤叶令飞凫后”,诗人自嘲自己过去担任地方官时曾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现在却只能见到麻雀在地上觅食了。“只有门前雀可罗”一句则直白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