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未暇绣鸳鸯,巧妇为炊镇日忙。
报道临渊先结网,更无人祀马头娘。
【注】壬辰:指乾隆四十一年(1776)。澎:澎湖。仲来:即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农历二月。来澎抚恤:即来到澎湖巡视并安抚灾民。三阅月:三个月时间。蒇事:结束事情。公馀:空闲之余。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阅读蒋怿庵所编修的《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完成陈廷宪的《澎湖杂咏诗》的和韵之作。即为怿庵同年志别:也就是为蒋怿庵作一篇纪念文章。
金针:指缝纫用的针。未暇:没有闲暇。绣鸳鸯:指缝制绣花的衣裙。巧妇:能干的妻子。为炊:做饭。镇日:整日,整天。报道:告知。临渊:面对深渊。先结网:首先织好渔网。更:更加。无人祀马头娘:没有人祭祀马头娘。传说中一位能呼风唤雨、变化无常的海神。马头娘:马头的女神。
【赏析】:
此诗是蒋怿庵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澎湖任上时写给陈廷宪的一首赠别诗。
首句“金针未暇绣鸳鸯”以“金针”代指诗人,以“绣鸳鸯”比喻陈廷宪的才学与人品,暗含对陈廷宪的赞誉。次句“巧妇为炊镇日忙”,借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俗语,表达了对陈廷宪治政忙碌辛苦的同情与理解。第三句“报道临渊先结网”,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故事,比喻陈廷宪在治理澎湖的过程中,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取得成功。第四句“更无人祀马头娘”,则是指陈廷宪在治理澎湖期间,虽然忙碌辛苦,但却鲜有人去祭祀那位传说中的海神马头娘,意在赞扬陈廷宪勤政廉洁,不贪赃枉法。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人通过赞美陈廷宪的治政绩迹,表达了对清官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