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谋生尤坎坷,精神为我半消磨。
殷殷属望惟吾也,名不成兮可奈何。
【注释】:
奈何歌六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乱后行吟》诗。
乱后谋生尤坎坷,精神为我半消磨。
殷殷属望惟吾也,名不成兮可奈何。
【注释】:
奈何歌六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乱后行吟》诗。
贺清儒族祖病愈(乙丑) 逾七高年患采薪,凭谁著手竟回春。 剧时共拟游仙咏,愈后翻疑隔世人。 却病味尝甘芋美,引年酒酿野萸新。 由来不药中医说,仔细思之定有因。 逐句释义与译文 逾七高年患采薪,凭谁着手竟回春。 - 逾七高年:指贺家族中有一位老人年龄超过七十岁。 - 患采薪:因为年纪大,身体不便,所以常需要人帮忙采集柴火。 - 凭谁着手:依靠谁的手能帮他恢复健康或重拾工作。 - 竟回春
【注释】 1. 乙丑: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 2. 豗:《广韵》《集韵》《韵会》并《说文》“豗,牛角相触也”。这里指青蛙的叫声。 3. 巡更:巡逻的人。 4. 报晓:报时。 5. 羯(jié)鼓:唐代羯胡鼓。 6. 绿野:绿色的田野。 7. 黄梅:黄色的梅子,这里指麦子。 8. 官私意:公私之意。 9. 聒(guō)耳:使耳聋,形容声音大而吵。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描写夏夜蛙鸣的诗作
晚楼野望思悠然,万景苍茫集眼前。 【注释】:乙丑:唐僖宗中和二年(882)。湖村:指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乙丑年(883)秋,杜牧在湖州任刺史时作此诗。暮景:傍晚的景象。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万景:无数的景色。苍茫:茫茫一片。集:聚集。江水:东流的长江水。西来:向东流去。争赴海:争着流向大海。岭云:指天边的云彩。欲摩天:想飞到天上。篱笆上只有千竿竹,城郭里却有无数顷田。曾似轻鸥忘远举
【注释】 1. 异流自古本同源:不同的流派从古代起就同源于一个源头。 2. 柏翳流风今尚存:柏翳的风尚和风气今天还在。 3. 派自河南南渡别:家族的派系是从河南南渡之后分开的。 4. 家居绮北北湖村:我的家庭居住在江南绮罗的北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北湖村。 5. 何堪数典忘先祖:我怎么能够忘记了祖先们呢? 6. 夙赖遗徽荫远孙:我常常依赖祖先们的遗训来教导子孙。 7. 二十馀传成钜族:经过二十多代
生女自慰(乙丑)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性自我安慰的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琴弦再理未嫌迟,聒耳新音胜旧时。 - 注释:重新弹奏琴弦并不觉得迟缓,因为新的声音更悦耳动听。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新感受。虽然琴弦被再次拨动,但新的旋律比过去更加动听,让人感到愉悦
此诗以题石为题,通过咏叹石头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石头曾被名人珍视,如今却遭人遗弃。“求”字点出名士对石头的喜爱,“溺器”则暗指石头被丢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不满与讽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马不能逢伯乐,登龙何自识荆州(bó lēi)?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才能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含义。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需要解释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①“二月初十日,缮葺宗祠”:二月初十这一天,修缮祠堂。乙丑年二月十日(1635年2月10日),是作者的生父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他亲自主持修整了父亲的灵位。 译文:在二月初十日这一天,我亲自修缮宗祠。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毁室鸱枭又后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被摧毁的悲痛心情。“毁室”指家中遭遇变故,“鸱枭”可能是指乌鸦等恶鸟,常用来象征不祥之物,这里比喻不祥之兆或不幸的事件。“又后随”说明这些不幸接连不断发生。 2. 寄人宇下泪交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他人屋檐下生活的艰辛和悲伤。“寄人”表示寄居他乡,“宇下”通常用来描述住所,而“泪交垂”则形容泪水不断地落下。 3.
钓台(乙丑) 游鲤山前古钓台,濒溪方石衬苍苔。欲将经济酬初志,故向烟波到老来。 熊梦早通真命主,鹰扬合展济时才。姬周八百年天下,却赖持竿一叟开。 注释: 1. 游鲤山前古钓台:在游鲤山的前方有一个古老的钓鱼台。 2. 濒溪方石衬苍苔:靠近溪流的一块方形石头上覆盖着苍翠的苔藓。 3. 欲将经济酬初志:想要用经济的手段来报答自己的初心。 4. 故向烟波到老来:因此一直向往烟波中的生活直到老年。
注释: 蚓笛(乙丑):指一种用蚯蚓制作的乐器。 不妨穴土寓微躬,薄技常怀品笛工。 调和蝉琴吟竹月,声谐蛙鼓奏薰风。 无腔早识缘无孔,变徵何期忽变宫。 傥谱落梅花一曲,馀音嘹亮水田中。 译文: 不拘泥于洞穴制作,只是寄托在小小的身体里,虽然技艺不高但总是心怀音乐的工匠。 调和蝉鸣般的笛声与月光下竹子的声音相和谐,蛙鼓的旋律与薰风的节奏相搭配。 没有腔调就能理解音乐,变徵的音符怎么会突然变成宫音呢
【注释】: 1. 奈何歌六首——《诗经·小雅》中有一首叫做《大东》,其中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与本诗的意境相符。 2. 咸同之际——清朝建立前后,即从1644年到1850年这段时间,是清朝由明末清初的动乱局面向相对稳定过渡的时期。 3. 干戈——战争,武器。 4. 承平备历诸艰苦——太平时期历经许多艰难困苦。 5. 养不逮兮可奈何——养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注释: 奈何歌六首:这是一首劝诫诗。 训我言犹在耳多,身如治玉琢斯磨:你曾经的教诲仍然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身体就像被精心雕刻的玉石,需要不断地打磨和磨练。 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我并没有完全按照你的教诲行事,这使我得罪了祖先,我该怎么办呢? 译文: 你曾经的教诲仍然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身体就像被精心雕刻的玉石,需要不断地打磨和磨练。我并没有完全按照你的教诲行事,这使我得罪了祖先
诗句:蓼萋萋,莪蔚蔚,父兮生我,母兮生我。瓶之罄矣,罍之耻矣,儿乎不子,母也天只! 译文:蓼草青青莪蒿绿绿,父母辛苦养育我成长,水瓶空了酒壶破,可怜我无法报答恩情重。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徐搢珊所作《奈何歌六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愧疚和无尽的哀伤。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父母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形象,同时通过对比自己未能尽孝的无奈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孝道的重要性和人生的痛苦
``` 奈何歌六首邺架遗书足揣摩,未经卒读愧良多。 悔前不学已无及,业不精兮可奈何。 【注释】 邺架:指书籍众多如书架一般高。揣摩:仔细体会。卒读:完全读完。惭愧: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悔:后悔。不肖:形容不成才,不中用。无及:来不及了。业不精:学业不精通。兮:文言助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回顾过去学习经历时,因自己的学业不够精通而产生的遗憾之情。通过“邺架遗书足揣摩
注释: 梅花红梅: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梅花。 迥异凡花着色工,本来无艳媚春风:与其他花卉不同,它没有艳丽的色泽和香气,却能傲立在春风中。 想因欲嫁林和靖,点得胭脂满树红:诗人认为,这红梅之所以如此艳丽,是因为它的“主人”林逋(和靖)有意为之,让它们都染上了胭脂的颜色,显得鲜艳夺目。 译文: 不同于其他花卉,本没有艳丽的色泽和香气,却能在春风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香国:比喻梅花。第一流:最上等。 太原公子: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即唐代宗。翩翩影:形容李亨骑马奔驰的风姿。 裼裘(xi qiū):用兽皮做成的外衣,古代贵族所穿的礼服之一。 赏析: 《梅花》一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中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精神,同时也借梅花来比喻自己的品质和志向,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表达了他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