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龙飞下九天,拈花两字至今传。
千峰隐约危阑外,万柳萧疏落照边。
修禊几经名士醉,吐茵曾说相公贤。
莲塘花屿今何处,回首山门一惘然。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凤舞龙飞、修禊名士等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之情。

首句“凤舞龙飞下九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凤凰展翅飞舞,如同龙一样在天空中飞翔。这里的“凤”和“龙”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代表着高贵和尊贵。而“下九天”则意味着这些神兽从天而降,来到了人间。这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向往和敬仰之情。

第二句“拈花两字至今传”则是对“拈花微笑”故事的描述。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时,曾向一位名叫摩耶夫人的女信徒展示了他的觉悟,她因此感动流泪,后来便有了“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里的“拈”意为轻轻提起,“花”则指的是摩耶。这两句诗将历史的典故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短暂。

第三句“千峰隐约危阑外”,描绘了一幅山峦叠嶂、景色宜人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千峰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危阑”指的是高耸的栏杆,象征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豪情壮志。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第四句“万柳萧疏落照边”,则是对杨柳依依、落日余晖的景象的描绘。诗人站在河边,看着垂柳依依,夕阳西下,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这里的“万柳”指的是众多的柳树,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和活力;“萧疏”则形容了落日余晖下的柳枝摇曳生姿,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领悟。

第五句“修禊几经名士醉”则是对古代祭祀活动中名人饮酒作乐的场景的描述。据说在古代,人们在进行祭祀时会有酒宴庆祝,而那些有才学的人会趁机饮酒作乐。这里的“修禊”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会在水中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名士”则指的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文的关注和尊重。

第六句“吐茵曾说相公贤”,则是对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友谊的描述。据传,唐朝宰相张九龄曾在庭院中邀请文人墨客赏花吟诗,畅谈天下大事。这里的“吐茵”指的是庭院中的花草,象征着文人墨客们相聚的情景;“相公”则指的是张九龄这位宰相;“吐茵曾说”则表示曾经有人在这里吟诵过诗篇。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交往情景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莲塘花屿今何处,回首山门一惘然”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诗人站在山上的门前,望着眼前的莲塘花屿,心中涌起一股怀旧之情。这里的“莲塘花屿”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和纯真;而“回首山门”则表示诗人此刻正站在山门前回望过去的岁月。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自然景物和文人墨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和文化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