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怜凋瘵,荒原不忍看。
炊烟一路少,庐舍几村残。
泽畔烽初息,居人梦未安。
萧萧风雨后,空见海涛寒。
解析
诗句释义
- 满目怜凋瘵:这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所见景象的哀伤和同情。“凋瘵”指的是衰败、衰弱,常用以形容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凄凉美。
- 荒原不忍看: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荒芜土地的不忍心去观看的情感,可能由于其荒凉或悲戚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感。
- 炊烟一路少:描述在旅途中看到沿途的村庄中炊烟稀少,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困苦或者战乱影响,生活不易。
- 庐舍几村残:进一步描绘出村落的破坏和残破,暗示战争或灾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泽畔烽初息:这里的“泽畔”可能是指某个湖泊边缘地区,而“烽”是古代边防用的烽火,这里指战火。这句话表示战火烧过不久就平息了,但战事给当地带来的创伤还未完全恢复。
- 居人梦未安:表明尽管战争结束了,但当地的居民们依然生活在不安之中,他们的噩梦并未完全解除。
- 萧萧风雨后,空见海涛寒:最后两句描述了风雨过后的景象,海水因为风暴变得寒冷,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峻。
译文
满目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让人感到怜悯;荒废的原野里,我不忍心多看一眼。
一路上,炊烟稀少,只有几个破旧的村庄;湖边的战火刚刚停歇。
那些经历过战火的人们,现在仍然难以入梦,他们的心灵依旧笼罩在这暴风雨后的阴霾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诗中的“荒原不忍看”、“炊烟一路少”、“庐舍几村残”、“萧萧风雨后,空见海涛寒”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使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同时,诗歌也反映了战争结束后人们心灵的创伤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