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孤帆旷,夔城始在地。
渡头散人声,山色低鸟翅。
不知江未束,误谓流已肆。
虽殊安土情,似缓惊波意。
入舟庆老母,出舟穷远视。
西知天有余,东望峡已閟。
却问滟滪堆,长年烦指示。
奇姿混黛色,少小知名字。
失之晚饭间,颇自嗤俗吏。
无心计象马,且喜蜀道易。
【注释】
夔州府:指今四川重庆。
日斜孤帆旷,夔城始在地。
日斜,夕阳西下时,孤帆远去;
夔城,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渡头散人声,山色低鸟翅。
渡头,江边渡口;
散人声,行人喧哗之声;
山色低鸟翅,山色如低垂的鸟翅。
不知江未束,误谓流已肆。
江未束,江水尚未被束住;
流已肆,水流已经放开。
虽殊安土情,似缓惊波意。
虽然与家乡不同,却像平静的水面上突然激起波浪一样。
入舟庆老母,出舟穷远视。
入舟,进船;庆老母,看望母亲;
出舟,出船;穷远视,远望。
西知天有余,东望峡已闭。
西边知道天空还宽广,东边看见峡谷已关闭。
却问滟滪堆,长年烦指示。
滟滪堆,长江中一个险滩;
长年烦指示,常年麻烦你指示。
奇姿混黛色,少小知名字。
奇姿,奇特的姿态;混黛色,混合着黛色的云气;
少小知名字,小时候就知道名字。
失之晚饭间,颇自嗤俗吏。
失之,丢失了;晚饭间,晚饭的时候;
俗吏,庸俗的官吏。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乾元二年(759)至四年(760)在夔州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由夔门乘舟溯江而上,经过滟湑堆后,又折而东下,沿途观山望水,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失之”二字作为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乡之情。
首联写诗人登舟后所见之景:太阳快要落山,孤舟渐行渐远,远处的夔门才逐渐显现出来。夔门是三峡的入口,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岸。诗人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旅途。
颔联写诗人过桥后所见之景:桥头行人喧哗,远处山峦叠嶂,近前则江水浩荡。诗人通过“失之”两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旅途上的孤独感。
颈联写诗人过桥后所见之景:只见江水奔流不息,仿佛要把一切阻挡它的东西都冲走一样。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夔门险峻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写诗人过桥后所见之景:向西望去,天空似乎更加广阔;向东望去,峡谷已经闭合。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