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年华劫两经,果真坎坷午频丁。
层层山岳翻湖海,莽莽乾坤付醉醒。
厄闰黄杨惟及木,灾倾白屋剩残瓴。
伤心周道成荆棘,蒿目时艰地岂灵。
这首诗是1906年在嘉义大地震中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深深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丙午1906三月嘉义大地震庚午1930十一月又大震感赋
注释:
- 丙午:指1906年,农历丙午年
- 1906三月:即丙午年三月,也就是诗人出生或成长的时间
- 嘉义大地震:发生在1906年的嘉义大地震
- 庚午:指1930年,农历庚午年
- 1930十一月:即庚午年十一月,也是诗人可能经历过的灾害
- 廿五年华:二十有五年,即25岁
- 劫两经:两次经历灾难
- 午频丁:中午频繁发生灾难
- 层峦叠嶂:形容山势重叠,层层叠嶂
- 乾坤:天地,宇宙
- 黄杨惟及木:黄杨木只能勉强支撑
- 白屋残瓴:破败的房屋和破碎的瓦片
- 伤心周道:令人心伤的道路
- 蒿目时艰:望着前方的困难
- 地岂灵:大地岂能保佑?
译文:
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了两次灾难,真是坎坷重重,中午频繁发生灾难。
层层起伏的高山和连绵的山脉仿佛翻腾着湖海,整个天地都被醉生梦死死的困扰。
在厄运之中只有黄杨木能勉强支撑,灾后剩下的只是残破的瓦片。
令人心痛的是那条道路变成了荆棘,望着前方的困难,心中充满忧虑,但大地岂能保佑!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他通过描述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困境来突出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挑战。诗中的“层峦叠嶂”和“乾坤付醉醒”等词语形象生动,描绘了灾难后的荒凉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希望,希望大地能够保佑人们度过难关。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