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
泼墨洒云烟,为师作供养。
这是一首描写松月传心小照和对雨成十四韵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对禅宗的热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上人间天师,翻经了三藏。(“上人间”是指佛祖在人间的化身,“翻经了三藏”是指诵读佛教经典)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参真实义”是指深入理解佛教教义,“一洗庸愚障”是指消除人的无知和迷信)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桐城方先生”是作者的朋友,“素不妄”是指他不虚假,诚实可信)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高僧传”是指关于佛教高僧的故事,“结构烦哲匠”是指这些故事非常复杂,需要有才智的人来创作)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先生”是指作者的朋友,“归老”是指退休回家,“余亦就闲旷”是指我也选择过一种悠闲的生活)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师意”是指师父的意思,“时相访”是指时不时的拜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锦囊”是指佛教中的法宝,“菩提相”是指佛教徒修行的成果)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松风”是指松树的声音,“月光宕漾”是指月光在水面上荡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妙明”是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幻影证无上”是指通过幻象证明达到了无上的真理)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耽禅”是指沉迷于禅学,“文澜壮”是指文字的波澜壮阔)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韩昌黎”是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破格赠文畅”是指突破了常规,赠送给文人的文章)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感旧”是指怀念过去的事情,“欷歔”是指哭泣的声音,“怅惘”是指感到悲伤和失落)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夜雨声涔涔”是指夜晚的雨水淅淅沥沥,“秋池涨”是指秋天的池塘水位上涨)
为师作供养。(“泼墨”是指用墨水书写,“洒云烟”是指将墨水洒在云烟之中,“为师作供养”是指为师父写文章来供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