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能教胜境开,亭亭天半倚楼台。
每怜幽草人间少,惯逐间云谷口来。
康乐凿山难免癖,子期钓水岂无才。
断碑读罢添诗思,漫泼仙泉洗俗埃。
游灵谷山
心旷能教胜境开,亭亭天半倚楼台。
每怜幽草人间少,惯逐间云谷口来。
康乐凿山难免癖,子期钓水岂无才。
断碑读罢添诗思,漫泼仙泉洗俗埃。
注释
- 心旷能教胜境开: 心灵开阔可以使美好的境界展现。
- 亭亭天半倚楼台: 楼台高耸入云,犹如亭台立在天空中。
- 每怜幽草人间少: 经常怜悯那些生活在人间的花草太少了。
- 惯逐间云谷口来: 习惯于跟随白云从山谷中飘来的方向前进。
- 康乐凿山难免癖: 张僧繇(字季龙)因为喜欢凿山而成为癖好。
- 子期钓水岂无才: 孔子的学生颜回有才学,但因贫而无法钓鱼。
- 断碑读罢添诗思: 读完断裂的石碑上的诗句后,增加了创作诗歌的灵感。
- 漫泼仙泉洗俗埃: 随意地将仙泉水洒在地上,洗净世俗尘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首句“心旷能教胜境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开阔可以带来美好的景致。第二句“亭亭天半倚楼台”则通过描绘楼台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第三句“每怜幽草人间少”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缺少美好事物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提及张僧繇和颜回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态度。最后两句“断碑读罢添诗思”,诗人通过接触断碑上的诗句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而“漫泼仙泉洗俗埃”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