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
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
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
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
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
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
郊行古意
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
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
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
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
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
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
注释:
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长途跋涉的行人,在荒凉、寂寞的溪山路上行走。
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天空中的云雾和远处的村庄相隔绝,显得模糊而遥远。
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清晨,鸡叫声从竹篱笆传来;高大的树木上挂着露珠。
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背负着农具的农夫,边走边唱歌,来到郊外的小桥上。
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竹筏在水中漂泊,漂流不定,难以收拢。
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忽然间,一群白鸥被惊起,在芦苇花丛中低飞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色图。
首句“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通过描写远行人的辛苦与寂静的溪山路,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独与艰辛的气氛。次句“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
第三句“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则是对前两句的延伸与深化。诗人通过描绘晨光中的竹篱笆、高耸入云的树木以及它们上的露珠,将画面推向了高潮。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四句“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则是对前三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描绘农夫背着农具、一边唱歌一边走在野渡上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句“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则是对全诗的再次回顾与总结。诗人通过描绘竹筏在水中漂泊、无法收拾的情景,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抒发,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友情等方面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在选材、构思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堪称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