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经堂佛地尊,晴光步去倏冥昏。
雷声催雨千峰暗,云气沈山万树吞。
泉入急流添暗响,崖悬新绿湿苔痕。
须臾霁色饶清韵,风卷松涛出寺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其内容如下:
华藏经堂阻雨
华藏经堂佛地尊,晴光步去倏冥昏。
雷声催雨千峰暗,云气沈山万树吞。
泉入急流添暗响,崖悬新绿湿苔痕。
须臾霁色饶清韵,风卷松涛出寺门。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华藏经堂佛地尊,晴光步去倏冥昏。
- “华藏经堂”指的是一个佛教圣地,“佛地尊”则形容其庄严神圣。在这里,诗人通过描述晴天时走进这个圣地的情境,表现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氛围。而“晴光步去倏冥昏”则描绘了阳光照耀下,景色突然变得幽暗,似乎有一种神秘感。
- 雷声催雨千峰暗,云气沈山万树吞。
-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雷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诗人用“千峰暗”和“万树吞”来形容这场雨的强大,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 泉入急流添暗响,崖悬新绿湿苔痕。
- 这句诗描述了雨水打在泉水上,溅起的水花落在急流中的声音;同时,新绿的树叶和湿润的苔藓映衬着山崖,增添了一抹生机。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生动形象。
- 须臾霁色饶清韵,风卷松涛出寺门。
- “霁色”是指天晴后的阳光,诗人用“清风拂过松涛”来表达雨后空气的清新和松林的生机。这里的“风卷松涛”不仅形容了风的力量,也传达了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一句“出寺门”,暗示着这场雨后,人们可以重新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
赏析:
这首诗以“华藏经堂”为背景,通过对天气和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神圣又充满生机的世界。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