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移来永乐钟,铸金年恐后庭松。
曾陪髯叟作重九,不扣禅扃经十冬。
古绿千钗相映带,洪涛一杵互撞舂。
未随估舶沧瀛去,请雨香花久失供。
【注释】
觉生寺:在今江苏无锡县东北,是华严宗的重要道场之一。过万寿:即过华严寺。永乐钟: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铜钟。重九:即重阳节。髯叟:指吴宽。洪涛一杵(chǔ)互撞舂:用洪涛比喻钟声,以杵击捣春米来比喻钟声。沧瀛:指沧海与瀛州,泛指大海。香花:这里指佛前供品。久失供: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供品了。
【赏析】
此诗为七律一首,作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诗人在万寿移来之后不久,到华严寺去游观,看到寺中古钟,想起当年曾陪吴宽在重阳节登高赏菊,但如今重阳已久未过,寺钟也很久未曾敲响,因而感慨系之。
首联点出题旨,“永乐钟”指寺中的华严钟。“铸金年”是说铸造此钟时用了金,“恐后庭松”,则指担心这古钟会因长年敲击而受损。
颔联写诗人和吴宽重阳佳节同游,但后来却很少再一同出游。“不扣禅扃经十冬”,意思是说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那钟声,因为吴宽早已辞官而去。
颈联写寺中古松,千枝百叶互相映衬,如同美女梳妆打扮;而钟声则如巨槌撞击,发出隆隆之声。
尾联写诗人感叹自己没有跟随吴宽一起去海上看海景,也没有等到重阳节那天,寺庙里就敲钟报时了。
全诗以时间、空间为线索,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最后归结到自己的感受,感情深沉,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