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典故久灰尘,遗孑相存集旧臣。
儒效难为前辈继,朝班曾及中兴辰。
观河既耄惭波匿,薰穴争求闵越人。
刮目陈编缅千载,不应古意遂沈湮。

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八月廿八日沅叔招为蓬山话旧第二集视所藏明内府写本翰苑群书”

  1. “八月廿八日” —— 日期,指明了事件发生的日期。
  2. “沅叔招” —— 沅叔的邀请或召集。
  3. “为蓬山话旧第二集” —— 参与的活动是与朋友在蓬山(可能是一个地方名)进行对话和回忆过去的事情。
  4. “视所藏明内府写本翰苑群书” —— 观看收藏的书籍,这些书籍来自明代内府(可能是指皇宫藏书)。

第二句:”词林典故久灰尘,遗孑相存集旧臣”

  1. “词林典故久灰尘” —— 表示许多关于文学和历史的知识已经被遗忘或忽视。
  2. “遗孑相存集旧臣” —— 指有志者保存和记录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三句:”儒效难为前辈继,朝班曾及中兴辰”

  1. “儒效难为前辈继” —— 儒效(可能是指儒家的教化或学问),由于时代变迁,难以被后辈继承。
  2. “朝班曾及中兴辰” —— 朝廷的官员曾经达到过国家的繁荣时期。

第四句:”观河既耄惭波匿,薰穴争求闵越人”

  1. “观河既耄惭波匿” —— 年老的诗人感慨于河流的平静,感到自己的存在像水一样悄无声息。
  2. “薰穴争求闵越人” —— 比喻那些渴望得到名声和尊重的人,正如蜜蜂寻找花朵,蚊子寻找水源一样。

第五句:”刮目陈编缅千载,不应古意遂沈湮”

  1. “刮目陈编缅千载” —— 通过审视古代的文献,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知识与智慧。
  2. “不应古意遂沈湮” —— 强调虽然古代的智慧和意义不应该被埋没,但是现实却常常使得这样的价值被忽视。

译文:

八月二十八日,沅叔邀请我在蓬山话旧,并展示了明内府收藏的翰苑群书。词林典故已经尘封很久,有志者仍试图保存这些文化遗产,尽管他们知道这些努力可能不会被后人所理解。年老的诗人感叹自己像河水一般悄然无声,而那些想要获得名声和尊敬的人们就如同蜜蜂和蚊子一样努力追求。通过观察古书,我们可以追溯到千年的历史,但遗憾的是,这样宝贵的知识和文化价值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埋没。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感慨的诗,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古意”与“沈湮”,诗人展现了一种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无限追忆以及对现实社会价值观的批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文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