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向人间尚眼明,见君喜又见新京。
风光渐共山川异,心力犹能道路轻。
救世匹夫俱有责,忘家我辈岂无情?
年年来和重阳什,北海羁居苦待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内容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阅读原句,从中把握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等分析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此诗为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
“老向人间尚眼明”,意思是:年岁虽然老了,但视力还很好,说明诗人依然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眼明”即“目光敏锐”。
(2)
“见君喜又见新京”,意思是:看到你高兴又见到京城长安,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国家的中心。
(3)
“风光渐共山川异”,“渐”通“禅”,意为渐渐地,慢慢地。这一句的意思是:风景逐渐和山野不同了,指国家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衰败走向复兴。“山川异”即“景色迥异”。
(4)
“心力犹能道路轻”,意思是说:我的体力还能支持我走完这漫长的路,这里指自己还能继续为国效力。“道路”,代指仕途之路,也暗喻国家的道路。
(5)
“救世匹夫俱有责”,意思是:救世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这里的“救世匹夫”是指像杜甫这样的爱国志士。“俱”同“俱”。“有责”即有责任。“责任”就是担负的责任。“责任”指个人或集体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情。
(6)
“忘家我辈岂无情?”,意思是:忘记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怎么能说是无情呢?“忘家”即“忘记家庭”。
(7)
“年年来和重阳什”,意思是:每年都来参加重阳节宴会,“什”即“宴”。“和重阳什”,指与重阳节相关的活动。
(8)
“北海羁居苦待清”,意思是:我像北海边的人一样长期流放在外,等待朝廷的赦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首联点明题意。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仍然保持着很好的视力。“眼明”,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意思是说眼睛明亮得像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可见诗人对自己的眼光还是相当满意的。颔联写诗人见到老朋友时的心情。“新京”是京城长安的别称。诗人见到老朋友,非常高兴。他高兴地看到朋友不仅年纪大,而且还官运亨通,而且现在还是京城的长官。颈联写诗人对国家形势的看法。诗人认为,国家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衰败走向复兴。这种变化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救世”一词,既指挽救危亡,又含有拯救百姓之意。尾联写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诗人说,他就像那些被流放到北海边去的人一样,长期地、艰苦地生活在外,等待着朝廷的赦免。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也表明了他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