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
洞深未穷底,峰峻凌空蒙。
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
当年避兵人,千百来求容。
众人一不见,从此丸泥封。
我读壁上题,尽然声泪同。
上述乱离状,下勘富贵空。
谁将此时心,散作千声钟?
回向忏我佛,冷冷西来风。
第一首
诗句: 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
- 注释: 早上前往寻找观音的洞穴,随后登上了最高的地方,即极乐峰。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早晨去往观音洞的情景,以及随后攀登至极乐峰的经历。”晓寻”表明了这是一个清晨的活动,而”乃登”则显示了作者对攀登极乐峰的渴望和决心。
第二首
诗句: 洞深未穷底,峰峻凌空蒙。
- 注释: 山洞深邃,无法探寻到尽头;山峰高耸,仿佛云雾缭绕。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洞和峰的特点:洞虽深但看不到尽头,峰虽高但云雾缭绕。这种描绘增强了神秘感和探险的氛围。
第三首
诗句: 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
- 注释: 在极乐峰的背后,也有另一个洞口,据说这个洞口与浑河相连。
- 赏析: 通过提及另一个与浑河相通的洞口,诗人可能想表达一种连接或连通的概念,也可能是在描绘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或世界观。
第四首
诗句: 当年避兵人,千百来求容。
- 注释: 当年为了躲避战乱的人们,千百年来寻求庇护的空间。
- 赏析: 这里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苦难或表达对未来和平的希望。
第五首
诗句: 众人一不见,从此丸泥封。
- 注释: 一旦大家都不再见,这个地方就被封闭起来,用泥巴封住了。
- 赏析: 这句诗可能象征着一个被遗忘或封闭的地方,或者是某种形式的终结。”从此”表达了一种永久的改变,而“丸泥封”则强调了这个改变的永久性和封闭性。
第六首
诗句: 我读壁上题,尽然声泪同。
- 注释: 我读到壁上的题字,声音与眼泪同时流淌。
-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作者对于这些题字的情感反应。”尽然”可能意味着完全地、彻底地,而”声泪同”则传达了作者因触动内心情感而产生的强烈反应。
第七首
诗句: 上述乱离状,下勘富贵空。
- 注释: 上述是混乱的状态,下面是财富空虚的象征。
- 赏析: 这里可能是在对比过去的混乱(乱离)与现在的平静(富贵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可能在探讨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经历中的得失。
第八首
诗句: 谁将此时心,散作千声钟?
- 注释: 是谁将此时的心情分散成千声钟?
- 赏析: 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感慨或疑问。”散作千声钟”可能意味着心情的波动和分散,也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第九首
诗句: 回向忏我佛,冷冷西来风。
- 注释: 返回时向我佛忏悔,冷冽的西风吹拂。
- 赏析: 这句诗可能包含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或忏悔。”回向”暗示了悔改或归向佛法的决心,”冷冷西来风”则可能象征着一种冷静、超脱或解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