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作画如作书,写松如貌山泽臞。胸蟠奇崛出简质,游趼所至时追摹。
寸缣尺素世争宝,此本埋照沦乡闾。谁欤忍心恣丐夺?真试并剪长江图。
杨侯抱残企先哲,曩视其六今九株。别装一卷各专美,遗孑宛见开元初。
天台烟翠满几席,所惜中段犹阙如。物无显晦要得主,勇气君贾铜山馀。
镜完剑合会有日,相见且尽花前壶。遗书煨烬任剞劂,吾老校字宁辞劬。
黄忠端在画中所见古松为长卷,作了七章记文载集中。杨抟九孝廉曾携报国寺的四松应天郊坛的两松来京,我题有诗后九年又出天台东、西九松属题,盖先德所藏已分为二,更豪夺近始索回案诸原记,尚缺包山以下三章不知落谁手矣
译文:
先生作画如作书,写松如貌山泽臞。胸蟠奇崛出简质,游趼所至时追摹。
译文:
先生作画如同写作一样,描绘松树就像描绘山泽那样瘦。胸中盘结着奇特而雄伟的形状,游经各地时常常追随模仿。
注释:
- 先生:指黄忠端。
- 写松如貌山泽臞:描绘松树就像描绘山泽那样瘦。
- 胸蟠奇崛出简质:胸中盘结着奇特而雄伟的形状。
- 游趼(juàn)所至:游历过的地方。趼,同“倦”。
- 追摹:追随模仿。
- 寸缣尺素:比喻珍贵的书画作品。缣,丝帛的一种,也泛指丝织品。
- 世争宝:世人争相收藏。
- 此本:《黄忠端绘松》的简称,即《黄氏松谱》。
- 包山以下三章:包山,地名,位于浙江绍兴县南;下三章,指黄氏家传中的《包山记》和另外三篇关于包山的文献记录。
- 忍心恣丐夺:指贪婪地抢夺。
- 真试并剪长江图:比喻黄忠端的绘画技艺高超到能够仿制名画,甚至能将长江之水剪裁下来。
- 杨侯抱残企先哲:杨抟九,字抱残,南宋人,曾携报国寺的四松和应天郊坛的两松来到京城,我题有诗后。
- 曩视其六今九株:过去看到六株松,现在看到的是九株。
- 别装一卷各专美:分别装入不同的卷轴中,每幅都有各自独特的美。
- 遗孑宛见开元初:留下的遗迹像开元年间一样。
- 天台烟翠满几席:天台山的烟雾翠绿充满了整个房间。
- 物无显晦要得主:事物没有明显的显露,重要的是得到主导权。
- 勇气君贾铜山馀:用勇气支撑着自己,余下的财富足以购买铜山。
- 镜完剑合会有日:镜子完整了,宝剑合璧了,总有一天会实现。
- 相与尽花前壶:相互陪伴,直到花前喝酒的壶空了。
- 遗书煨烬任剞劂:留下的手稿被烧成灰烬,任凭后人编辑刻印。
- 吾老校字宁辞劬:我老了,但校正文字从不辞辛劳。
赏析:
这首诗是黄宗羲写给朋友杨抟九的信,信中他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
第一联:“先生作画如作书,写松如貌山泽臞。”这里黄宗羲比喻黄忠端的绘画就像书写文章,描绘松树就像是描绘山泽一样瘦。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绘画才能的高超和赞赏。
第二联:“胸蟠奇崛出简质,游趼所至时追摹。”他赞美黄忠端的画作有着奇特而又宏伟的风格,而且他总是从游经的地方学习并效仿。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艺术追求和学习的态度。
第三联:“寸缣尺素世争宝,此本埋照沦乡闾。”他赞扬这幅画作的价值非常高,以至于世人都争相收藏,并且他的原作被埋没在乡间无人知晓。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作品价值的高度认可和对朋友创作环境的惋惜。
第四联:“谁欤忍心恣丐夺?真试并剪长江图。”他批评那些贪婪的人抢夺他的作品,真是如同把长江的水剪下来一样。他在这里表达了对不公正现象的不满和对艺术价值的保护。
第五联:“杨侯抱残企先哲,曩视其六今九株。”这里他称赞杨抟九保存了祖先的遗物,并且现在看到了更多。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佩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第六联:“别装一卷各专美,遗孑宛见开元初。”他赞扬朋友的不同作品都是各自独特的美,而留下的遗迹就像开元年间一样。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创作风格的赞赏和对他作品的历史价值的认可。
第七联:“天台烟翠满几席,物无显晦要得主。”他赞美天台山的景色美丽如画,但是事物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主导权。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八联:“勇气君贾铜山馀,镜完剑合会有日。”他鼓励朋友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并且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目标。这几句话表达了他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
第九联:“相与尽花前壶,遗书煨烬任剞劂。”他和朋友一起欣赏花前的时光,而遗书被烧毁后任凭后人编辑刻印。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化的传承。
第十联:“吾老校字宁辞劬。”他谦虚地说自己虽然老了,但校正文字从不辞辛劳。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自己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