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材而寿乃生瘿,几死散人与木等。
初但一粟渐如樱,隆起盥颒动为梗。
爱我誉之为肉珠,证以黄檗额发炯。
珠名则美疣实赘,坐大谁能摘梅杏?
养痈不割且自溃,毒螫内侵恐成眚。
饰巾待尽年复年,卒累医师试锋颖。
忍痛须臾古恒有,苟全斯世已过幸。
愤甚或察贾逵忠,斫取要异杜预颈。
天庭顿豁障碍去,还我本来镜中影。
寸肤亦是遗体馀,齿发并收共一皿。

【译文】

四月二十日割掉额头上的肿瘤作诗

不材而寿乃生瘿,几死散人与木等。

初但一粟渐如樱,隆起盥颒动为梗。

爱我誉之为肉珠,证以黄檗额发炯。

珠名则美疣实赘,坐大谁能摘梅杏?

养痈不割且自溃,毒螫内侵恐成眚。

饰巾待尽年复年,卒累医师试锋颖。

忍痛须臾古恒有,苟全斯世已过幸。

愤甚或察贾逵忠,斫取要异杜预颈。

天庭顿豁障碍去,还我本来镜中影。

寸肤亦是遗体馀,齿发并收共一皿。

【注释】

(1)“四月”:古人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节,因此称这一天为四月八日。又因为这天是佛生日,故称其为佛诞日。

(2)“割”:指切除。额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长在头部,会妨碍美观,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需要手术切除。

(3)“生”:生长、发展的意思。

(4)“瘿”:一种疾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形成的肿块,也称为颈瘤、瘿瘤、颈核。

(5)“散人”:古代对僧人的称呼。

(6)“龈(yīn)”,即牙龈。

(7)“濯(zhuó)”,洗。

(8)“鲠(gěng)”,鱼刺。

(9)“肉珠”:肉丸子。

(10)“黄檗(bò)”,梵语的音译,意为黄色的柏树。佛教用语,指佛经。额部发黄,说明患者曾经得病。

(11)“炯”(jiǒng),明亮。

(12)“赘(zhuì)”,多余的东西。这里比喻疣。

(13)“坐大”:形容逐渐长大。

(14)“摘”:拔下。

(15)“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祸害会越来越大。痈,指痈疽、脓肿等。

(16)“贾(jià)逵(qū)”: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贾谊字逵、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字孟德。他们都是忠诚于国家、忧国忧民的人,因此被后人敬仰。这里借指那些忠心耿耿为国家着想的人。

(17)“杜预”:三国时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杜预字思远。他为人正直,一生勤学不倦,为官清廉,深受后人的尊敬。这里借指那些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人。

(18)“过幸”:侥幸地逃脱了灾祸。

(19)“愤”:悲愤。

(20)“贾逵”“杜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品德值得后人敬仰。这里用来象征那些忠诚为国、勤勉为民的人。

(21)“天庭顿豁”:指额头上的皱纹突然消失。这里比喻疾病治愈或病情好转。

(22)“障碍”:比喻困难、阻碍。

(23)“镜中影”:比喻自身形象。这里比喻自己的本相或真实情况。

(24)“寸肤”:人体皮肤。古人认为皮肤是身体最外面的一层,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分。“寸肤”在这里表示自己的身体。

(25)“遗体”:尸体。这里比喻自己的肉体。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句点题,写诗人因额头上的肿瘤割除而作诗;中间三句描写肿瘤的生长过程及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最后三句表达诗人对那些忠良之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疾病的治愈和消除的痛苦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感情深沉,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