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书一声母一泪,惟有寒灯知此味。
世间最苦嫠与孤,及子能养亲不待。
林生失估才四龄,壁立十载馀短檠。
寸丝粒粟赖宗老,并日继晷严自程。
儿未成童出负米,对茹荼蓼甘如荠。
积资菽水粗足供,欲报春晖痛天只。
乌啼月落霜满林,抚今思往空沾襟。
膏销炷烬有时息,耿耿孤儿长此心。
诗句解析
1. “儿书一声母一泪,惟有寒灯知此味。”
- 关键词: “儿书”、”母”、”寒灯”、”味”
- 含义: 此句描绘了母亲在夜晚为孩子读书的情景。尽管环境艰苦(只有一盏寒灯),但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这种艰苦变得值得。
2. “世间最苦嫠与孤,及子能养亲不待。”
- 关键词: “嫠”、”孤”、”子”
- 含义: 描述了寡妇或孤儿的艰辛生活和孩子的孝顺行为。孩子能够照顾父母,使他们免受孤独和痛苦,展现了孝道的价值。
3. “林生失估才四龄,壁立十载馀短檠。”
- 关键词: “林生”、”失估”、”短檠”
- 含义: 此处可能指孩子(林生)因年幼而被误判(失估),长时间处于困境中,依靠一盏短小的灯笼学习。
4. “寸丝粒粟赖宗老,并日继晷严自程。”
- 关键词: “寸丝粒粟”、”宗老”、”并日继晷”
- 含义: 此句强调家庭长辈的辛勤工作和对子女严格要求的态度。通过比喻“寸丝粒粟”来说明微小的贡献也值得尊敬,而“并日继晷”则表达了日夜不息的精神。
5. “儿未成童出负米,对茹荼蓼甘如荠。”
- 关键词: “儿”、”成童”、”负米”、”荼蓼”
- 含义: 这里描述的是儿童从小就要承担家务劳动(负米),面对困难的生活条件(茹荼蓼)。虽然艰苦,但孩子们仍然甘愿承受,如同甘甜的荠菜一样。
6. “积资菽水粗足供,欲报春晖痛天只。”
- 关键词: “积资”、”菽水”、”供”、”春晖”
- 含义: 通过积累微薄的资源(菽水),勉强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表达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力量有限,只能做到这些。
7. “乌啼月落霜满林,抚今思往空沾襟。”
- 关键词: “乌啼”、”月落”、”霜满林”、”沾襟”
- 含义: 描写了一个寒冷的秋夜景象,月光渐隐,霜气弥漫,诗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感慨万分。
8. “膏销炷烬有时息,耿耿孤儿长此心。”
- 关键词: “膏销”、”炷烬”、”耿耿”、”孤儿”
- 含义: 蜡烛燃烧殆尽时(膏销),象征着生命的结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感慨和对孤儿(自己)内心的持续关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孝道的理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如寒灯与温暖、孤儿与慈父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