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重江佛国开,剑潭寺隐碧林隈。
山僧日日通音问,故送钟声渡水来。

【注释】

  1. 太古巢:即太白山。
  2. 隔一重江:隔着一条大河的两岸。指庐山与江夏(今湖北武汉)之间。
  3. 佛国开:佛寺开放,指庐山上的东林寺。
  4. 剑潭:在庐山东林寺前。
  5. 碧林隈:绿树掩映的地方。
  6. 山僧:出家人。
  7. 通音问:互相通信问候。
  8. 渡水来:把钟声渡过江水送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北)司马。诗人游历庐山时,有感于东林寺僧人的一片虔诚,特作此诗以寄情。
    首句“隔一重江佛国开”,起笔突兀,令人惊愕。然而细细咀嚼,又觉别具深意。诗人是站在庐山绝顶的东林寺前,远眺长江之滨。他发现在长江对岸的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一带,也耸立着一座座青山;而在这些青山之间,夹着一条长江南岸的庐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诗人用“隔”字,既点明庐山的位置,又暗示出庐山的雄伟壮丽。接着,他又发现庐山上有一个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东林寺。这里群山环抱,松竹茂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于是,他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佛国开。”这里的“佛国”,指的是东林寺这个佛门圣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越过一条条大河,从远方来到这座风景秀丽、佛寺众多的东林寺所在地——庐山,真是一个人间仙境。
    颔联“剑潭寺隐碧林隈”,“剑潭”是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剑潭寺”位于“剑潭”附近。诗人登上东林寺,首先看到的便是那碧绿的树林。而在这翠绿的山林之中,又有一座寺庙隐藏其中。“碧林隈”,即绿色的树林里边。这句诗的意思是:剑潭寺就隐蔽在这绿色的树林中。
    颈联“山僧日日通音问,故送钟声渡水来。”意思是:我每日与山僧互通书信,所以每当钟声响起时,我就远远听到它在江水之上回荡,好像它被山僧传来的信声所感动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僧对游人的热情招待和自己对佛理的虔诚信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每天给山中和尚写信,所以我能听到钟声在江水上回荡的声音,就像山中人听到了信中的问候一样。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它通过对庐山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佛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