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
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
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
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
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
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
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

【注释】

自:从……开始。大嵙崁:地名,在江西吉安。行达加九岸:即“达加九岸”,地名,在江西吉安。

崩崖:山崖崩塌。绝涧:陡峭的溪流。十丈:指山高。

伐木:砍树。仆:倒下。

两涧:两道溪流。遂中贯:于是中间贯通了。

潭:深水潭。奔流何滮涆:急流汹涌。滮,水激石声;涆,水涌的样子。

峰峰:山峰。摩天:触到天上。

树树:每棵树。十围干:每棵树围有十尺。

蔽亏:遮掩。日:太阳。既蔽亏:太阳已经下山了。

瘴雾:瘴气和雾气。浸灌:弥漫灌溉。

几昏旦:差不多到天亮了。

土松不成级:土质松软,无法打制台阶。土滑步欲滩:土滑得几乎要陷入泥泞。

舁:抬。空舆:空棺,这里指棺材。

万丈:形容山路陡峻。

问路殊未半:问路的人还没有走一半。

【译文】

从大嵙崁出发到达加九岸的大营

山崖崩塌临着峭壁,十分陡峭的山路中断。

砍树的人倒在山上,两条溪流中间贯通。

下面有个深潭,急流汹涌多么汹涌澎湃!

山峰一座接一座,高达云霄摩天。

树木丛生,每棵都有十尺围。

太阳已落西山,瘴气雾气弥漫灌溉。

想到远古洪荒时期,开辟这一片荒凉之地。

土松松软无法打制台阶,土滑得几乎要陷入泥泞。

抬轿夫人抬空棺,走了几步就喘不上气来出汗。

上下攀援已达万丈,找路的人还差一半没有走到尽头。

【赏析】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769年(上元元年)秋天,时年58岁。诗题下自注:“余初秋始病,一宿体痛不止,乃坐内园中看月,忽病少间,因戏成四首。”诗人因病起而登山,望月,感物兴怀,写下此诗。这首诗是杜甫七律中最长的一首。前半篇写景言情,后半篇叙事述志,全诗气势磅礴,境界雄浑,语言精练,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杜甫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此诗为杜甫晚年登高之作,作于769(上元元年)年秋天,时年58岁。诗题下的自注“一宿体痛不止”,说明是因病而起而登上高处观看月色的,但诗中却没有表现出病后的愁苦之态,而是通过描写登高所见景色,抒发自己老病交加,壮志难酬的悲愤不平之情。

开头两句“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山峦重叠,云雾缭绕,苍鹰展翅,猿猴跳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崩崖临绝涧,十丈山路断”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出山势之险峻,令人望而生畏。“伐木者”一句,又把人引入了一种惊险的氛围之中。

接下来三句,“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以动衬静,以声写意,将读者带入那湍急的流水之中。“高峰入云”一句,则写出了山的气势之雄浑。

“树树”“峰峰”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树之密,使人感受到一种压抑之感。“天日既蔽亏”两句,更是把读者带入了那种昏暗之中,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最后四句,“土松不成级”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之陡峻;“土滑”一句则写出了行走之艰难;“舆夫舁空舆”一句,则写出了抬轿之人的辛苦;“数步息喘汗”一句,更写出了行走之久和之艰辛。这几句不仅写出了山路之险峻,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意。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