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叩营门,短衣不至骭。
长揖未云已,军膳已罗案。
书生能健步,顾语一笑粲。
谅知得渠魁,已誓不复叛。
贳其一衅鼓,觳觫弗敢窜。
一朝杀廿人,厥状殊不悍。
攻心乃为上,枯骨固可惋。
日日牛酒来,就抚欢未散。
书生亦何知,惟有默赞叹。
惭非甲胄士,空尔弄柔翰。
【注释】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地名):自大嵙关出发,经过达加九岸到达目的地。
日落叩营门:太阳落山时去拜访军营。
短衣不至骭(hǎn):《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思是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此处指士兵因战事疲劳,穿着短衣,不能及时到岗。
长揖未云已:长声打招呼还没说完,已经听到命令。
军膳已罗案(láo zàn):军中的膳食摆在桌上,供士兵食用。
书生能健步:指书生身体健壮,走路有力,能快速地行军。
顾语一笑粲:回头看着说话,笑容满面。
谅知得渠魁:当然知道是谁的首领或头目,渠魁即首领。
贳其一衅鼓:饶恕他的一个小错。
觳觫弗敢窜:形容恐惧到了极点,不敢逃跑。觳觫(huò sù),恐惧的样子。
杀廿人:这里泛指杀人二十人。
厥状殊不悍:形容被杀之人非常勇敢。厥(jué),代词,这;状,形势、样子。
枯骨固可惋:即使尸体枯干也值得惋惜,惋惜其英勇。
日日牛酒来:每天给战士送牛肉和酒。
就抚欢未散:指战士们在战后接受安抚,心情非常高兴。就抚,接受抚慰。
书生亦何知:指诗人自己,一个没有实际战场经验的士兵。
惭非甲胄士:惭愧自己不是一个身穿铠甲的士兵。
空尔弄柔翰:白白地挥动笔墨,指文人无用武之地。
【赏析】
本诗选自《陈子昂集》,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描写战争场面及战后情形来抒发感慨。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出征前的紧张与士兵们的辛劳,后四句写战后的宽慰与哀伤。
首句交代了出征地点。“自大嵙关行达加九岸”一句表明了此次行动是从大嵙关出发,前往加九岸。
第二句写士兵们出征时的辛苦状况。“短衣不至骭”,指的是士兵们穿着短衣,但依然按时赶到营门前。这是对士兵们忠诚、守信精神的赞美。
第三句表现了士兵们的豪言壮语,他们虽然疲惫不堪,却仍然准备战斗。这反映了士兵们的勇敢和决心。
第四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士兵们的勇猛精神:“长揖未云已,军膳已罗案”。他们虽然还没有开始战斗,但已经开始吃饭了。这体现了士兵们的坚韧和不屈。
诗中描述了战后的情景: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是仍然能够迅速恢复战斗力。他们虽然害怕被惩罚,但还是愿意为国家效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诗中又描绘了战后的景象:士兵们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依然坚持作战,毫不畏惧。这充分展示了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和敬意。他深知士兵们的辛苦,但也明白他们的英勇无畏。因此,他也深感愧疚,觉得自己无法像他们一样为国家效力。同时,他也感叹士兵们的牺牲和英勇,为他们感到惋惜。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士兵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