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胡不辰,遭乱为妇女。
出门路不识,见人羞不语。
孤城遭寇侵,寇去来军旅。
玉石全未分,杀人血漂杵。
夫死虏其妻,仳离失居处。
被虏强从军,哀哀泪成渚。

【注释】

1、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2、辰:通“陈”,指年岁,也指时运。3、寇:侵犯。4、妇:妇女。5、被:遭受。6、嫠(lí):孤苦无依的寡妇。7、强:强迫。8、渚(zhǔ):水边。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二年(761),诗人在长安为官。诗中通过描写一个从军妇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幸。全诗以“决绝”二字为线索,一气贯注,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感情沉痛。开头二句说:“我一生命运不好,遭逢乱世成了女人。”这是写自己一生的遭遇,但“生不辰”却引出了下文的“遭乱”。中间四句写战争造成的后果:“出门不识路,见人羞不语”,“孤城遭寇侵,寇去来军旅”,写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后六句写丈夫阵亡,妻子被迫从军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哀怨。最后两句写自己悲苦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首联是叙事,写自己一生命运不好,遭逢乱世成了女人。这两句话是全篇的关键所在,作者通过这一关键句,点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悲痛。“我生不辰”一句,既概括地交代了诗人一生的遭遇,又为下文进一步展开作了铺垫,使整个事件显得更为合理可信。而“胡不辰”三字,既是感叹,又是责问,更含有一种愤懑和不平之气在内,这就使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厚。

颔联是写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出门不识路,见人羞不语”,意思是外出的时候不知道往哪儿走,遇到人家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只好害羞地说不上话。这两句是写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战争不仅毁坏了人的家园和财物,还使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出门”两句是写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伤害。出门在外不知往何处去,与人为敌则羞愧难言,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让人难以承受。“羞不语”一句,既写出了战争中人们的无奈和痛苦,又为下面写自己被迫从军的遭遇作了铺垫。

颈联是写丈夫阵亡,妻子被迫从军的情景。“孤城遭寇侵,寇去来军旅”,意思是孤城被敌人侵犯,当敌人撤走后又来了一支军马。这两句既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又表现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寇去来军旅”一句,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又写出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夫死虏其妻,仳离失居处”,意思是丈夫死了变成俘虏的妻子,被迫分离流落他乡。这两句既写出了战争对人们家庭和婚姻的影响,又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无奈。“被虏强从军,哀哀泪成渚”,意思是被迫随军而去,心中悲伤流泪成河。这两句既写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又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悲伤。

尾联是写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前面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这里写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哀怨。“被掳强从戎,哀哀泪成渚”,意思是被迫随军而去,心中悲伤流泪如河。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忧伤,又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这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为动人之处。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力量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从军妇女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感人,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