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宜蒸日,莳兰爱养阴。
炎凉参世态,花草亦人心。
气得春秋助,功归雨露深。
栽培同教化,此理少人寻。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菊花和兰花的种植、养护、生长过程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性的认识。
诗人以“种菊宜蒸日”起头,描绘了菊花在阳光下生长的景象。这里的“蒸日”指的是阳光充足,适合菊花的生长环境。接着,“莳兰爱养阴”,则描绘了兰花喜欢在阴凉处生长的特性。这里的“养阴”指的是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需要在阴凉处生长。
诗人描述了植物在炎凉天气下的变化。“炎凉参世态,花草亦人心。”这里,诗人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心境相联系,认为花草的生长也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炎凉”指的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而“参世态”则是形容植物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诗人描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气得春秋助,功归雨露深。”这里,诗人将植物的生长比作人的生命周期,春天和秋天都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气”和“功”分别代表了生命的力量和智慧。这里的“雨露深”则表示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诗人总结了植物栽培与教化之间的关系。“栽培同教化,此理少人寻。”这里,诗人认为栽培植物就像是教化人们一样,都需要用心去对待。这里的“此理”是指这个道理或真理,即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自然的规律和人的心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这首诗通过描绘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