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看竹到贫家,风俗随人度岁华。
一片冰心寄明月,半生风韵爱梅花。
江山跌宕才横溢,笔墨消磨砚欲窊。
吟遍海天春又晚,阑干闲倚夕阳斜。

诗作原文:书斋偶兴也曾看竹到贫家,风俗随人度岁华。

一片冰心寄明月,半生风韵爱梅花。

江山跌宕才横溢,笔墨消磨砚欲窊。

吟遍海天春又晚,阑干闲倚夕阳斜。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也曾看竹到贫家,风俗随人度岁华。”

  • 注释: “竹”象征坚韧和谦逊。“贫家”可能意味着简朴或不显眼的环境。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朴环境但保持高尚品格的态度。通过观察竹子,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质朴和生命的坚持。

第二句:“一片冰心寄明月,半生风韵爱梅花。”

  • 注释: “冰心”比喻清纯无瑕。“梅花”代表高洁。
  • 赏析: 这里的表达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将内心比作明亮的月亮,诗人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保持心灵清明的境界。

第三句:“江山跌宕才横溢,笔墨消磨砚欲窊。”

  • 注释: “江山”泛指自然景观。“跌宕”形容变化多端。“笔墨”和“砚欲窊”暗示文人的书写活动。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和文人间交流的场景。通过描述自然的变化和文人的劳作,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投入。

第四句:“吟遍海天春又晚,阑干闲倚夕阳斜。”

  • 注释: “阑干”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栏杆形式。“吟遍海天”表示诗歌创作范围广泛。
  • 赏析: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沉浸在文学创作中的景象。通过“闲倚”和“夕阳斜”营造了一种宁静、沉思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态度的感悟。从竹到梅,从自然到文人,每一联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