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书记孰堪亲,草泽今来刘道民。
白首参军刚草檄,青衿报国竟捐身。
十年落拓无知己,一死从容绝可人。
引颈衔须犹骂贼,胶庠正气未沉沦。
殉难三烈诗廖秉钧
仓皇书记孰堪亲,草泽今来刘道民。
白首参军刚草檄,青衿报国竟捐身。
十年落拓无知己,一死从容绝可人。
引颈衔须犹骂贼,胶庠正气未沉沦。
注释:
- 仓皇书记孰堪亲:在混乱中,谁能担任书记的工作呢?
- 草泽今来刘道民:如今有位名叫刘道民的人从草泽中而来。
- 白首参军刚草檄:年已七十的参军(指作者)刚刚起草了檄文。
- 青衿报国竟捐身:年轻的书生(指作者的学生或同僚)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 十年落拓无知己:在这十年中,他四处飘泊,没有知己朋友。
- 一死从容绝可人:一旦死去,从容不迫地离去,是令人敬佩的。
- 引颈衔须犹骂贼:引颈伸须,仍然在骂贼。
- 胶庠正气未沉沦:他的正气并未沉沦。胶庠,古代对学校或官署的美称。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殉国将领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与将领们一起工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后五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与三位将军的关系和他们共同经历的战斗。首先,诗人感叹自己作为书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难以担任重要职务。接着,他提到了一位名叫刘道民的年轻将领,他从草泽中前来,这表现出他的勇敢和坚韧。然后,诗人描述了这位老将军刚刚起草了一封重要的檄文,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年轻书生的敬意,他们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三位将军的生平和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诗人回忆了与这些英勇将领共度的时光,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那位年长的将军,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诗人。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另一位将领,他在战斗中不幸身亡,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诗人通过对这些英雄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这些英勇将领共同工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它不仅展示了三位将军的英勇事迹,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敌人的坚定反抗。整首诗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