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落花谁写春归怨,斑竹丛深响鹧鸪。
黄陵庙
黄陵庙,在湖南省衡山。据《史记·舜纪》说:“巡狩南岳,崩于苍梧之野。”
黄陵庙,在湖南省衡阳市南郊。传说舜帝南巡至此,崩于湘水之上。后人于此建祠立庙,称黄陵庙。此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有“南天柱”之称。山上有舜帝陵,亦称黄陵,为我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唐大历年间,中书令颜真卿曾作《祭虞舜庙赋》,颂扬虞舜功德。
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双垂:下垂。俨(yǎn):庄严。姝(shū);美好的样子。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南。相传舜葬于九疑山。云气:云雾。望模糊:远望时云雾迷漫,看不真切。
落花谁写春归怨,斑竹丛深响鹧鸪。
落花谁写春归怨,斑竹丛深响鹧鸪。
落花:飘落的花瓣。谁写:何人写出?春天,草木发荣,百花竞放,但到了晚春,花事凋残,便纷纷飘落,因此诗人借以抒发惜春之情。
鹧鸪(zhèguì):鸟名。形似雁而小,羽毛多黑黄色。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用来比喻羁旅之人或怀乡之人。
斑竹:斑竹是一种竹子,其色斑驳如斑纹,故名。
译文:
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谁将落花写出春归怨,斑竹丛中响鹧鸪。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黄陵庙景色和诗人感慨的七律诗。首联写诗人登临黄陵庙所见的景色。黄陵庙在衡山之巅,登上山顶,四下眺望,只见云蒸霞蔚,雾气弥漫,远处依稀可见九疑山。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九疑云气望模糊”,是说在登高远眺时,只看到云雾缭绕,无法辨认九疑山的轮廓。这一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云气写得仿佛具有人的感情一样,使诗句显得更加生动形象。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诗人站在黄陵庙前,看到飘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不禁想起了春天的离去。这时,一阵风吹过,传来了鹧鸪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人在黄陵庙前感叹自己的身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