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秀
【注释】 秋原晚眺:秋天的原野上,傍晚时眺望。 斋头十日坐:在书房中坐了十天。斋头,指书房。 兀兀:疲困的样子。 筇(qióng):竹杠。 东皋(gāo):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南。 熟:熟悉、清楚。 回溪抱柴门:山间回水绕着柴门。 水色净于沐:水色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缘崖翳丛筱(xiǎo jiǒ):沿着山崖长满树木和灌木丛的地方。翳,遮蔽。 径:小路。 寒绿:冷绿
黄陵庙 黄陵庙,在湖南省衡山。据《史记·舜纪》说:“巡狩南岳,崩于苍梧之野。” 黄陵庙,在湖南省衡阳市南郊。传说舜帝南巡至此,崩于湘水之上。后人于此建祠立庙,称黄陵庙。此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有“南天柱”之称。山上有舜帝陵,亦称黄陵,为我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唐大历年间,中书令颜真卿曾作《祭虞舜庙赋》,颂扬虞舜功德。 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仙佩双垂俨帝姝,九疑云气望模糊。 双垂:下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胜国衣冠渺逝川 - 关键词: 胜国、衣冠 - 注释: “胜国”指的是明朝末年,即明末。“衣冠”则是指文人的服饰和文房四宝。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那个时代文化的消逝。 2. 沧桑遗逸老江天 - 关键词: 沧桑、遗逸 - 注释: “沧桑”形容世事变迁,“遗逸”意味着那些遗留下来的美好或遗世独立的事物。此句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 3.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信阳以南山愈多,境亦愈胜。 解释:在信阳,群山越加显得繁多,风景也越发美丽。 注释:信阳,地名。南山,指信阳周围的山脉。愈多,数量增加。境亦愈胜,景色更加优美。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信阳的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美景的深厚感情。 2. 终日应接不暇,正不知较山阴何如耳。 解释:整天忙碌应对事物,却不知道与山阴相比如何。 注释
郭巨庙 郭巨,是春秋时的大孝子,他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在地下挖了一个坑,把母亲埋了起来。 孝顺儿子顺孙人当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殷殷返哺鸟之私,不闻以惨行其慈。 殷殷,是鸟鸣声,这里比喻母爱,鸟的私情是哺育雏鸟。 不闻以惨行其慈,指不因自己痛苦而折磨他人。 老人抱孙情至怡,旨甘分给恒有之。 老人抱着孙子感到高兴满足,总是要把好吃的分给他人。 即虑儿饱母或饥,瓶罄罍耻宜责谁。 如果担心孩子吃饱了
【注释】 即目:眼前所见。 秋空:秋天的天空(天空中)。 散:分散、消散。 晚霞:傍晚出现的云朵,颜色红艳如火。 激激:泉水奔腾声。 响溪沙:水声激石发出的声音。 落日:太阳落山。 行人:过路的人。 白遍野:遍布原野。 荞麦花:一种植物,其果实可食,花朵亦可入药。 【译文】 雨停后天高气爽,晚霞满天。清泉水在山涧中跳跃溅起水花。荒原上只有几个行走的人影。满地的荞麦花,一望无际。 【赏析】
【注释】磁州:今河北邯郸市。道中:在道路中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全诗通过写磁州道中的松、栎、蒹葭、红藕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句“几行松栎簇山家”,写的是山中的松树和栎树。松树耐寒不怕冷,夏天绿荫清凉;栎树耐湿不怕涝,秋天果实丰满。它们生长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仿佛是山家的门户一般。 颔联“一带蒹葭护水涯”,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自然美景
邯郸道上雪 五夜严寒雪絮扬,平明积素已茫茫。 衬成天影四围黑,压倒尘头十丈黄。 马后负囊时有句,酒边挟瑟笑无倡。 窃符浪诩围能解,纵论千秋意慨慷。 译文: 邯郸道上的夜晚,大雪纷飞,雪花如同羽毛般飘落。到了早晨,地面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白雪,显得一片茫茫。雪花落在天空中,形成了一片漆黑的天幕,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黑幕所笼罩。雪花落在大地上,覆盖了一层黄色的泥土,给人一种深深的寒冷感。
良乡道中:良乡,位于今河北省的大兴区一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良乡道中所见到的景物及其感受。良乡道中的景色,清新宜人,令人陶醉。 雨后新凉嫩似秋:雨后,天气变得凉爽起来。新凉,说明天气还不算太冷。嫩似秋,说明雨后的景色与秋天有些相似。 平原万绿豁吟眸:平原,指的是广阔的田野。万绿,形容田野上长满了各种绿色的植物。豁吟眸,形容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心情舒畅,仿佛忘记了自己的烦恼。 依依最是西山色
诗句解析: 1. "不住长安又几年" —— 这句话意味着“在长安住了多久?”,表明已经离开很长时间了。 2. "履綦重话总如烟" —— “履”在这里指鞋子,“綦”是古代的一种绳索,这里借代为行走的足迹;“话”指的是言语或者交流,“如烟”则形容话语像烟雾一样消散。整句诗的意思是:“我行走的脚步已经留下了很多足迹,但言语的交流却像烟一样飘散。” 3. "身经沧海频添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