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别,今宵百转思。
无聊看明月,有意写新诗。
帘际拈毫久,灯前听漏迟。
音书虽可寄,不尽诉君知。
注释:
昨日清晨别,今宵百转思。 -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昨天的清晨与姊作别后,今晚一直在思念中度过。”清晨别”说明离别的时间,”今宵百转思”则形容了这种思念的深度和频繁。
无聊看明月,有意写新诗。 -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的情感状态。一方面,他/她感到无聊,所以转而欣赏月亮(”看明月”),另一方面,他又/她有意向去创作诗歌(”有意写新诗”)。这里的“无聊”和“有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帘际拈毫久,灯前听漏迟。 - “帘际”可能指的是窗帘边缘,这里用来比喻时间流逝之快。”拈毫久”意味着长时间地拿起笔来写作或绘画。”灯前听漏迟”则描绘了在微弱灯光下等待时间流逝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创作的投入。
音书虽可寄,不尽诉君知。 - 这两句表明尽管可以通过书信传递消息,但仍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音书”通常指书信,而”尽”在这里表示全部、完全的意思。”君知”是对对方的称呼,表明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传达的情感深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如清晨、明月、笔、灯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理状态——即对姐姐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诗人在月光下孤独地写作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的情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即使通过书信传递消息也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