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年华萧散轻送。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哄。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磬口花旁,钵盂净供。

【译文】

颜帖闻听钟声,陶诗细和,年华萧瑟轻轻逝去。腊月不知何处,家中风韵依旧,七宝粥满瓮香浓。分甘未尽,遗笑观儿童争闹哄哄。住近南屏绀宇,木鱼声声召唤众生。

年时里居弱弄,袈裟红,几多僧众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磬口花旁,钵盂净供。

【注释】

  1. 颜帖:唐代诗人颜真卿。
  2. 陶诗:指唐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
  3. 王腊谁:指古代王羲之(王右军)的书法,王字有“王”字形,腊即腊月,指冬季。
  4. 家风依旧:指家族传统或家风仍然保持。
  5. 七宝粥:古代的一种高级米粥,通常由多种谷物混合制成,并添加了珍贵的食材如珍珠、玛瑙等。
  6. 分甘:分享美食,泛指品尝美食。
  7. 遗笑:指遗留的笑声。
  8. 南屏绀宇:南方的一座寺庙,其建筑色彩为深蓝色,俗称绀宇。
  9. 声声木鱼:形容木鱼的声音不断响起。
  10. 弱弄:轻慢地弹奏乐器。
  11. 袈裟红:指僧人穿袈裟时的颜色。
  12. 戒传婿:指传授戒律的师父的女婿。
  13. 弥陀:佛教用语,代表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14. 磬口花旁:形容寺庙中磬石旁边的花。
  15. 钵盂: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寺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中僧侣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活动。首句“颜帖闻临”,以颜帖闻钟声起兴,表达了作者对寺庙晨钟暮鼓的向往之情。紧接着“陶诗细和”,则转入了对陶渊明诗歌的欣赏,陶诗中透露出的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与作者内心的追求不谋而合。
    第二句“年华萧散轻送”,用“萧散”一词来形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第三句“王腊谁知”,则是对王羲之书法技艺的赞美,王羲之被誉为“王右军”,其书写作品至今仍被珍视。第四句“家风依旧”,则表达了家族传统或家风仍然保持的意思。
    “七宝粥香盈瓮”一句,描绘了一幅丰盛的早餐画面,七宝粥是古人认为营养丰富、滋补身体的美食,这里用来比喻寺庙中的斋食,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而“分甘未了”,则是指品尝美食后仍觉意犹未尽,留有余味。
    “遗笑看、儿童争哄”两句,则是对寺庙中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形象的描绘。他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争抢着玩具,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乐趣。这里的“遗笑”可以理解为留下了笑声,也可以理解为留下了欢乐的痕迹。
    最后两句“住近南屏绀宇”和“磬口花旁,钵盂净供”分别描绘了寺庙周边的环境以及寺庙内的供奉情况。其中“南屏绀宇”指的是位于南方的一座古老寺庙,其建筑风格独特,色彩斑斓;而“磬口花旁”则描述了寺庙中磬石旁边盛开的花朵,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而“钵盂净供”则是指寺庙内僧人进行禅修时的用具,它们经过洗涤后呈现出清净的状态,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晨钟暮鼓、僧人日常生活、斋食场景以及寺庙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传统习俗和自然风光的描写,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