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水接阅江流,百里潮连易溯游。
枉渚依芦眠塞雁,凉风吹浪起沙鸥。
好携江左三家笔,去写淮南九月秋。
闻有韩山祀韩信,为余沽酒酹名流。

【注释】

漱六:指龙潭。《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二引《图经》:“龙潭,在句容县北三十里。水色正碧。”自句容赴沭阳,即从句容到沭阳。“句容、句余”音同。句余,即句曲,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南。“龙潭”句:意谓句曲的龙潭水与阅江流相接,百里之内潮汛相连,易于溯游。

枉渚:枉渚洲,在句曲东南,因地势低洼而积水成洲,故名。芦雁:芦苇丛生之处,常为候鸟栖息之所。易:容易。溯游:逆流而上。

凉风:秋风。起沙鸥:沙鸥随波起伏。

江左:今江苏长江下游东岸一带。三家笔:指晋代庾亮时,庾亮任扬州刺史,镇武昌,有文才者三人常去拜访,号为“三君”。这里泛指地方文人。九月秋:指秋季。淮南,今属安徽,在淮河以南。

韩山:指韩信祠。祀:祭拜。韩信是西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功封为齐王,后被疑谋反,被杀。韩信祠在韩信墓附近,有庙宇数座。韩信祠,今遗址尚存。韩山,即韩信庙所在地。酹名流:用酒向名士敬酒。酹,奠酒于地,表示敬意。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沭阳途中,遥别友人。首联写句曲龙潭水与江水接,潮汛相续,易溯游。中联写沿水行至枉渚,宿于芦苇丛中,见雁群宿于水上,沙鸥随波起伏。末联写诗人离乡远游,将携文坛佳作,为友人饯行。

此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如“枉渚依芦眠塞雁”,写雁群宿于汀上,形象传神;“凉风吹浪起沙鸥”,点出秋日之特征;“好携江左三家笔”,借古讽今;“去写淮南九月秋”,则寓诗人之思乡之情,情韵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