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
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
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
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八旗子弟兵习武生活的军歌。前四句为第一段,描绘了八旗子弟在营房中刻苦习武的情景;中间两句为第二段,写他们虽然身处军营,但并无其他贪图,而是一心向学练武;后四句为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的希望之情。
【译文】
八旗子弟兵,在营房中刻苦习武。
聚居在一起没有别的贪念,勤奋操练自然精进。
一时要看他们如何作战,将来要成为保卫国家的屏障。
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西征时名声很大。
【注释】
阅:读。
八旗子弟兵:指清入关后建立起来的八旗军队,是清王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八旗子弟兵:指八旗子弟兵。
健锐:健壮勇猛。
无他诱:没有别样的诱惑。
勤操自致精:勤劳练习自然会精通武艺。
斫阵:击鼓冲锋。
干城:古制,二十五万为一城,十万为一卫,五千为一折,五百人为一卒,五十人为一偏。这里指保卫国家的军队。
明效:明显的成效。指训练有素的军队能迅速投入战斗,立见功效。
西师:指平定西北边疆的战争。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八旗子弟兵习武生活的军歌。全诗分为三段:首段以“阅”字领起,点出主题。诗人以“阅”字领起,既交代了时间、地点(营房),又表明了对象(八旗子弟兵),还点明了习武的目的(强健锐)。次段用“聚处无他诱”总领下文。“聚处无他诱”,突出了习武的自觉性,表现了八旗子弟兵习武的高尚品质。第三段由眼前写到将来,抒发了作者的希望之情。“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既是对子弟们的期望,也是对他们的要求。最后两句“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既肯定了子弟们的努力成果,也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抒情言志。诗的前四句先从时间、地点、对象三个方面写出了八旗子弟兵练武的环境和背景,同时,“健锐”一词更是突出了八旗子弟兵习武的自觉性和崇高品质。中间两行则进一步强调了习武的目的,那就是要成为保卫国家的屏障。“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既是对子弟们的期望,也是对他们的要求。最后两句“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既是对子弟们努力结果的总结,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