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营半夜那来喧,却是红旗到叙门。
五载勤劳同上下,鸿勋集总沐天恩。
【解析】
(1)“那”通“哪”,表疑问。
(2)“叙门”指成都,成都为蜀地的重镇,故称成都为“叙门”。
(3)“五载”即五年。
(4)“鸿勋”指大功、伟绩,这里指平定金川之功。
【注释】
行营半夜那来喧,却是红旗到叙门:半夜时分,军营中没有喧闹声,忽然有红旗出现在成都城门口。
五载勤劳同上下,鸿勋集总沐天恩:经过五年的勤劳努力,朝廷内外都为之感到荣耀。
(5)赏析: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平定金川叛乱后,表彰出征将士所作。诗中的“却”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明了诗人对战事结束的喜悦心情,又暗示出征战的辛苦与艰难。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平息金川之乱有功将士的褒奖之意。
译文:
行军夜半,军营里一片寂静,忽然有战旗出现在城门之上。
经过五年的辛勤劳动,朝廷内外都为之感到荣耀,伟大的功勋聚集在皇上的恩典之下。
赏析:这首诗写平定金川之役的胜利。诗一开始,就从时间上着笔:半夜,军营里没有喧闹声;忽然,有战旗出现在城门口。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蓄蕴藉。因为战争总是伴随着紧张的喧嚣,但此诗所写却是“行营半夜那来喧”,可见胜利之速,令人措手不及,也显示出将士们作战之勇敢顽强。
诗便进入正题:经过五年的辛勤劳动,朝廷内外都为之感到荣耀,伟大的功勋聚集在皇上的恩典之下。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歌颂将士们的功绩,而是通过一个概括性的陈述来突出其意义。这种表达方式既显得含蓄而深沉,又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两句以议论收束全篇。诗中的“却”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明了诗人对战事结束的喜悦心情,又暗示出征战的辛苦与艰难。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平息金川之乱有功将士的褒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