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惟吾理合然,喜而不寐那能眠。
乃知屐齿事诚有,较彼殊犹高下悬。
这首诗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纯皇帝御制平定两金川凯歌三十章中的第三十章。全诗如下:
宵衣惟吾理合然,
喜而不寐那能眠。
乃知屐齿事诚有,
较彼殊犹高下悬。
诗句注释:
- 宵衣:夜深时穿行于宫中,比喻为国事操劳。
- 吾理合然:我认为我的职责和使命是应当的,理所当然。
- 喜而不寐那能眠:因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难以平息,所以即使入睡也无法进入梦乡。
- 屐齿事诚有:这是指历史上的典故,指古代有人为了寻找水源,在山路上行走时,鞋上的齿印深深,后来成为寻水的象征。
- 较彼殊犹高下悬:与对方相比,我的水平确实要高很多,就像鞋子上的齿印比对方的要深一样,明显高出一截。
译文:
夜深了,我还在为国家事务奔波忙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内心的欣喜和激动让我无法安眠,所以我即使是睡觉也无法真正地休息。我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人为了寻找水源而跋涉山林,他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山路上,这成为了后人寻找水源的重要象征。相比之下,我的水平确实要高得多,就像鞋子上的齿印比对方的要深一样,明显高出一截。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同以及对他人工作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国家事业的坚定信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他人的成功,强调了自己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