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民何辜,连年未逢稔。
每念沟壑填,深宫那安枕。
昨始入兖境,所见犹未甚。
寸衷稍自慰,为之食甘腍。
孰知数日来,触景堪愁朕。
村落多萧条,老幼率憯懔。
腹饥嗷鸿哀,衣薄状鹤凚。
纵屡加赈施,未足苏凄凛。
休助古有经,损益道须审。
用是截漕艘,亟命发仓廪。
嗟哉守土臣,旬宣其勤恁。
【注释】
- 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指山东一带的州县去年遭受灾害较多。
- 齐鲁民何辜:齐鲁百姓有什么罪过?齐鲁,指山东省及其附近地区。
- 连年未逢稔:连续几年没有好收成。
- 每念沟壑填:每每想到沟壑被填平了,比喻人民遭受了苦难。
- 深宫那安枕:皇宫里的人哪能安稳地睡觉呢?形容国家动乱不安。
- 昨始入兖境:昨天才进入兖州境内。
- 所见犹未甚:所看到的情况还不严重。
- 寸衷稍自慰:心中稍微感到安慰一些。
- 为之食甘甜:因此感到吃的食物是甘甜的。
- 孰知数日来:谁知道这几天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 触景堪愁朕:看到这些景象让我感到很忧愁。
- 村落多萧条,老幼率惨懔:村落一片萧条,老幼都显得十分凄惨和恐惧。
- 腹饥嗷鸿哀:肚子饿得像鸿鹄一样哀鸣。
- 衣薄状鹤凚:衣衫单薄,像仙鹤一样瘦弱。
- 纵屡加赈施,未足苏凄凛:即使多次救济,也不足以缓解人民的悲痛。
- 休助古有经,损益道须审:暂且不要继续帮助,治理国家之道必须审慎考虑。
- 用是截漕艘,亟命发仓廪:因此下令截断河道的船只,迅速命令打开粮仓放粮。
- 嗟哉守土臣,旬宣其勤恁:唉呀,那些守卫国土的官员们,你们一个月就如此辛勉努力。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正月,诗人因上书论时政而遭贬谪到江陵当司马。此诗写他在江陵任上,看到当地百姓疾苦的情景。
首联“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点明时事背景,说明所描写的百姓的悲惨生活不是孤立的现象。第二联“齐鲁民何辜,连年未逢稔”直接点题,说明百姓之苦,是因为连年受灾,收成不好造成的。第三联“每念沟壑填,深宫那安枕”,进一步说明百姓的痛苦,朝廷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只能让他们流离失所。第四联“昨始入兖境,所见犹未甚”,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同情和关注。第五联“寸衷稍自慰,为之食甘饴”,诗人虽然关心百姓疾苦,但内心还是有些安慰的,因为他能够看到百姓吃到了食物,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第六联“孰知数日来,触景堪愁朕”突然转变笔锋,由关心转向忧愁,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第七联“村落多萧条,老幼率惨懔”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凋敝的担忧。第八联“腹饥嗷鸿哀,衣薄状鹤凚”进一步描绘了百姓的困境,他们饥寒交迫,衣衫褴褛,如同仙鹤一般消瘦。第九联“纵屡加赈施,未足苏凄凛”,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无奈,虽然多次救济,但仍无法缓解百姓的困境。第十联“休助古有经,损益道须审”,呼吁朝廷要谨慎行事,不要继续帮助,而是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审慎考虑。最后一句“用是截漕艘,亟命发仓廪”,表明了作者的决心要改变现状,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整首诗通过描绘百姓的困境、表达诗人的忧虑、呼吁朝廷的关注和采取行动,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政治改革的呼吁。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