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自西极,连翩东南驰。
曾食汉苜蓿,不屑黄金羁。
高高禺同山,下有昆明池。
舳舻䨑云日,波涛扬旌旗。
请缨抑何壮,据鞍亦未衰。
忠贞谁能嗣,亮节良易亏。
繁华上官日,嗫嚅对簿时。

诗句解析

1. 感事 - 天马自西极,连翩东南驰。曾食汉苜蓿,不屑黄金羁。

  • 注释: “感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怀和思考。天马象征英雄人物,西极代表遥远的地方,东南驰表示其迅速崛起或活跃在政治、军事的重要位置。苜蓿是汉朝的名菜,象征汉文化,而“不屑黄金羁”则表明这些英雄人物并不依赖财富,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行事。

2. 高高禺同山,下有昆明池。舳舻䨑云日,波涛扬旌旗。

  • 注释: “高高禺同山”,指高高的昆仑山,象征坚韧不拔的意志;“昆明池”可能是指古代的昆明湖或者某个著名的水池,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水域或广阔的视野。这里的描述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及其给人的启迪作用。

3. 请缨抑何壮,据鞍亦未衰。忠贞谁能嗣,亮节良易亏。

  • 注释: “请缨”意味着请求机会,表达出英雄人物想要施展抱负的渴望;而“据鞍亦未衰”表明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忠诚与节操的担忧,担心这种品质可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受损。

译文

感事
天马自西极,连翩东南驰。
曾食汉苜蓿,不屑黄金羁。
高高禺同山,下有昆明池。
舳舻䨑云日,波涛扬旌旗。
请缨抑何壮,据鞍亦未衰。
忠贞谁能嗣,亮节良易亏。
繁华上官日,嗫嚅对簿时。

赏析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节操的担忧。通过对天马的描述,诗人展示了英雄人物的非凡能力和远大的志向;通过对比汉苜蓿与黄金羁的意象,表达了英雄人物对于物质诱惑的不屑以及他们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通过昆仑山与昆明池的描绘,传达了英雄人物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宽广的视野;通过对“请缨”、“据鞍”等动作的描述,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坚持与忠诚;最后,通过对“忠贞”、“亮节”的讨论,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忠诚与节操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