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挥军气象豪,兵机赤手一身操。
俄惊锁链连江断,不见楼船蹴浪高。
匿迹深山同豹隐,伤心旧部化猿号。
水犀战垒全销歇,空费筹边十载劳。

【注释】

黄岘孙:名世珍,字岘孙。

马江:今马尾,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东南,有马江古战场遗址。

稽核:查核。

统兵者之龟鉴:指统兵的人应当作为后人的借鉴。

意有所感追和八首:指作者根据诗的内容感慨,写下了八首诗。

【赏析】

这首七律,诗人以《马江纪事》为主题,追述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的史实,抒发对当年抗法将士英勇斗争的赞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深沉,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起联写马江大战前的情景,诗人以“羽扇挥军”四字,形象地描绘出指挥若定的大将威武之状。“赤手”二字,更显示出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本领。颔联两句,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局面。“俄惊”、“不见”,写出了战争的突然性和残酷性。颈联写战后的情景,用一“匿迹”两“不见”,把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人们悲惨的生活状况写得入木三分。尾联写战前的准备,用“水犀战垒”和“空费筹边”,突出了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代价。

这首诗是作者根据马江战役的史实创作的。诗人以《马江纪事》为主题,追述了当时抗法将士英勇斗争的场面,抒发了对祖国未来命运的担忧,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很有特点。首先,它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诗的开篇写马江大战前的情景,诗人以“羽扇挥军”四字,形象地描绘出指挥若定的大将威武之状。“赤手”二字,更显示出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本领。颔联两句,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局面。“俄惊”、“不见”。写出了战争的突然性和残酷性。颈联写战后的情景,用一“匿迹”两“不见”,把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人们悲惨的生活状况写得入木三分。尾联写战前的准备,用“水犀战垒”和“空费筹边”,突出了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代价。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全诗先虚后实,由远而近,层层深入。开头四句是虚写,描写的是过去的马江战役,为后面的叙述作铺垫。中间六句则是写实,直接点题,具体描述了马江之战的情况。最后一句又是虚拟,诗人设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每一句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和思考。这种精炼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