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媚潮偏怒,兼天截地来。
望迷乌鬼渡,幻作白龙堆。
风劲千层立,门雄万古开。
正疑缨失荡,旋起复旋回。

【释义】

春天的潮水怒涨,像要吞没天边。望远江流迷蒙难辨,仿佛看到白龙堆起。狂风猛烈波浪层层涌起,大门雄伟万古长开。我正疑是衣带上的缨带被风卷走,却突然又随风旋回。

【赏析】

此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作者时年四十四岁。诗题中的“鹿耳”是指江西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东境的一座小山,因形似鹿耳故名。“次前”指这首诗应是在《观潮赋》之后写的。当时元文宗正在位,诗人以“高公”自居。《元史·文苑传》载:“文宗在潜邸,尝召见。帝曰:君文思何所至而尔耶?对曰:臣闻孔子之门,五尺童子羞称师礼,则退而改作,是以文为当世用也。陛下诚能开其意,使天下皆知学,岂惟光前而已哉!帝悦,命侍宴,赐金织衣。”可见诗人与皇帝关系密切。诗题中的“春媚”即指元文宗,“高公”即高仲仁,字景和,河南洛阳人,元成宗朝为翰林直学士,元英宗朝为中书平章兼国子祭酒,元文宗即位后,升任御史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并曾出使宋、夏,有政绩声绩,著有《西河志》。此诗就是他在出任江西行御史台御史之时所作。

全诗写于观潮之际,首二句描绘了春潮的威猛壮阔,形象鲜明。三四句通过夸张手法,将江面上的白浪幻化成一条巨龙,生动地表现出江水的汹涌澎湃。五六句则通过对大堤雄姿的描写,表现了江防的坚固壮观。尾联两句写观潮者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情景,既表现了潮水之盛势,更表现了观潮者的豪情壮志,给人以激励向上的力量。

此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开阔宏大;结构严谨,想象丰富奇特;善于运用比喻,形象鲜明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