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惊回,槐阴尽卷,阑前暗斗深秋。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闲情陶令常相忆,叹江梅、沉梦汀洲。好凭他、丹桂清芬,伴我忘忧。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见《常州词录》。《梦窗词》中凡属“春梦”“秋思”一类的词,均作此调。《梦窗词》中另有《高阳台·和周草窗韵寄杭叶隐》《高阳台》《高阳台·残雪过尽春归晓》《高阳台·雨过寒江洒素秋》三首同调词。
槐阴:指槐树荫下的凉意。
阑前:庭院栏杆前的台阶上。
花信:旧称农历二月为花信月,以正月、二月为花开时节。此处泛指时令花卉。
轻云:形容风微细。扶上琼楼:指在轻柔的风中托着自己飞上高楼。
浅笑轻颦:形容女子的笑容与颦眉。
东皇:即东君,指春天的神。
清狂:指放旷超脱的性情。
篱头:篱笆边的菊花。
陶令:即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后辞官归隐。他爱菊,自号五柳先生。
江梅:江边盛开的一种梅花。沉梦汀洲:沉没在汀洲的水里,喻指梦中。
丹桂:桂花,常用于比喻忠贞。
【赏析】
《高阳台·残雪过尽春归晓》,写词人对春天的向往。上片写春天到来之前,深秋时节庭院的景象。下片写春天到来时,词人对春天的憧憬。全词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这首词写的是残雪过后,春天来临之际的情景。上片写春天到来之前,庭院中的景物。起句“惊回”二字,点破题旨,写出了词人被春天惊醒时的惊喜心情。“槐阴尽卷”,是说槐树枝条已经全部落尽了,只剩下枯黄的叶子,暗喻着春天即将到来。接下来两句“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则描绘出一幅雨细细、风也轻轻吹拂着的深秋庭院景象,而此时正值二十四番花信都凋零殆尽之时,词人的心情也随着这景色的变化而起伏不定。
下片则转换了场景,词人由院内转至室外,开始描述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丛残已分同芳草”,意思是说花草都已凋零枯萎,只剩下一些落叶。而“仗轻云、扶上琼楼”,则是说词人借助于轻风之力,将那些飘落的花瓣扶上了琼楼。这里“扶上琼楼”四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更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之情。“最堪怜”三字,更是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浅笑轻颦,还抱新愁”,“浅笑轻颦”是对前面“东皇应是嫌幽独”一句的回应,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花儿们也都开放了,但它们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娇媚动人,而是以一种忧郁的姿态独自开放。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那曾经陪伴词人度过无数个夜晚的梅花,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风雨。而“还抱新愁”一句,则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入骨髓。
整首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春天到来前后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也反映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