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宽几许。抖擞青蓑垂钓去。恰流水、桃花时节。
对西塞山前,一双飞鹭。高风可溯。倩生绡、三尺留取。
看历历,笔床茶灶,泛宅画中住。今古。逃名渔父。怕东华、软红如雾。
江湖自结鸥侣。正柳下移船,菰边分路。美人共兰渚。
又何必天家赐与。仙槎上,此生有分,鼓枻带笭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表达技巧、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烟波宽几许。抖擞青蓑垂钓去。”意思是:烟波浩渺,水色苍茫。我抖掉身上的蓑衣,驾着一叶孤舟去垂钓。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心境。诗人用“抖擞”二字形容自己抖落身上的世俗尘垢,表明他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决心像渔夫一样,过一种清静恬淡的生活。一个“抖”字形象地写出了渔翁抖去身上的世俗尘埃,准备投入自然的怀抱,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一个“去”字点明了他的决心,突出了他那种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闲适心态。“恰流水,桃花时节。”意思是:正好是流水潺潺,桃花盛开的季节。这两句进一步写自己的归隐生活,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慨。

“对西塞山前,一双飞鹭。高风可溯。倩生绡、三尺留取。”意思是:面对着西塞山前,一对展翅欲飞的白鹭;高风可以追溯,请让我用生绡留下你的倩影好吗?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个“留”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也表现了他渴望留住美好时光的心情。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景衬情,将飞鹭比作白鹤,又用白鹭的飘逸来衬托诗人的潇洒。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显得更加含蓄有力。

“看历历笔床茶灶,泛宅画中住。”意思是:看看那支离破碎的笔床,那盏冒着热气的茶灶,还有那间画满山水的屋子。这几句诗进一步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之情。

“今古。逃名渔父。怕东华、软红如雾。”意思是:古今多少有名望的人,都害怕东华门外的繁华世界如同烟雾一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处之,以及对于东华门繁华世界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江湖自结鸥侣。正柳下移船,菰边分路。”意思是:江湖上自有鸥鸟为友,正赶上杨柳青青,我驾一叶扁舟在江边缓缓行驶,与朋友在菰草岸边分道扬镳。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其中“正”字的使用使得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美人共兰渚。”意思是:美人与我一同坐在兰花丛中的小洲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何必天家赐与。仙槎上,此生有分,鼓枻带笭否。”意思是:又何必是皇帝赐给我们的?神仙的船里,我们本就有缘分。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答案】

示例:①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②首联通过“烟波”、“抖擞”、“垂钓”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心境。③颔联通过对西塞山前一对飞鹭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留住美好时光的心情。④颈联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将飞鹭比作白鹤,又用白鹭的飘逸来衬托诗人的潇洒;同时,反问句“倩生绡、三尺留取”更是巧妙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手法。⑤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