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溪回塔院明,春衫初试出郊行。
松阴远送啼莺合,磴道青随踏草平。
颓后讲台云自入,馔成香粒昼相迎。
身惊学佛升堂晚,跃马看花误一生。

【注】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颓后:倒塌之后。馔成香粒:供斋时燃香的米粒。学佛:学习佛教道理和修行。升堂:指登堂拜师,开始学道。跃马看花:骑在马上欣赏花朵。

【赏析】

《同维思芝麓石鸣入山寻道公留雪浪轩竟日纪事》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佛法修学的渴望。

第一句“霁色溪回塔院明”,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美丽景色。霁色是指雨后天晴的天空,溪流也因为雨水而变得更加清澈。塔院明亮,意味着阳光照射下来,让塔院更加辉煌。第二句“春衫初试出郊行”,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人们穿着新做的春衣,走出家门去郊游。第三句“松阴远送啼莺合”,描绘了鸟儿在树林中欢快地飞翔的情景。这里的“松阴”指的是树林中郁郁葱葱的树木所投下的影子,而“啼莺”则是指小鸟们的叫声。最后一句“颓后讲台云自入”,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修学的渴望。这里的“颓后讲台”指的是已经废弃的讲台,而“云自入”则是指讲台上的佛像仿佛在云雾中显现出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佛法修学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吸引了读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