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禾中民,暂作姑苏客。一年一度归去来,每见人情不如昔。
恶雨连春蚕箔难,湖田侵水桑苗残。乡村苦盗市苦没,家无斗米衣裳单。
成群游手贪言乱,传讹倾刻腾郊闬。识者稍为违俗行,辄起千人横目看。
乘间但欲恣焚掠,此岂有意存炎汉。负贩低昂物价贵,里正胥徒热可畏。
挂屋空遗一卷书,面色如灰少生气。亲知恤我招我返,具区烟浪滔天远。
吴语轻浮莫久居,长卿倦辙今须挽。狐有首丘岂不忆,满室蓬蒿除未得。
伯通故迹依然在,佣保随时宁敢悔。

【注释】

1.禾中民:指农家百姓。姑苏客:指苏州的游子。归去来:指归家。每见人情不如昔:意思是说,每逢回家看见乡里的人,都觉得比在城市的时候要冷漠、陌生得多。恶雨连春蚕箔难:恶雨指的是大雨。蚕箔,是养蚕时用来盖桑叶的席子。湖田侵水桑苗残:湖田是指湖边的农田,因为靠近湖泊,所以容易受到湖水的影响。桑苗残,是因为湖水浸湿了桑苗。乡村苦盗市苦没(mò):乡村的人们因为盗贼横行而痛苦,市井的人们因为官府的压迫而痛苦。家无斗米衣裳单:家中没有多余的米和衣服。成群游手贪言乱:成群的游手闲逛者,他们贪图享乐,胡言乱语。传讹倾刻腾郊闬(hàn):传播谣言,使人们纷纷离去。郊邗,即郊外,泛指城市地区。识者稍为违俗行,辄起千人横目看:有见识的人稍微违背世俗的行为,就会被众人视为异类。乘间但欲恣焚掠(lüè),此岂有意存炎汉:趁着有空,只想任意抢劫。此岂有意存炎汉,意指这不是为了保持汉朝的威严,而是趁机掠夺。负贩低昂物价贵,里正胥徒热可畏:(贩运货物的小商小贩)压低商品价格以获取暴利,里正和差役们却很可畏惮。挂屋空遗一卷书:屋子被烧毁,只剩下一本书。具区烟浪滔天远:具区山,位于苏州西南,山上云雾缭绕,风景优美,但在战乱时期,这里成了难民流离失所的地方。吴语轻浮莫久居,长卿倦辙今须挽:吴地方言轻浮,最好不要长久居住,我如今已经厌倦这种生活,需要改变一下。狐有首丘岂不忆?满室蓬蒿除未得:狐狸都知道有自己生活的洞穴,人难道就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吗?满室蓬蒿除未得,指的是家中一片狼藉,没有收拾干净。伯通故迹依然在,佣保随时宁敢悔:伯通,是李白的字,他曾经隐居在剡溪的石城山下,后来才离开这里。伯通故迹依然在,意味着诗人对过去的隐居生活充满了怀念之情。佣保,是指那些靠给人打工谋生的人。佣保随时宁敢悔,意思是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像当年一样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2.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回到故乡所作,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多年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一联“我本禾中民,暂作姑苏客”,诗人用“禾中民”和“姑苏客”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流浪生涯。这里的“禾中民”指的是农民,“姑苏客”则是诗人在苏州的流浪生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显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联“一年一度归去来,每见人情不如昔”,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家乡的生活,那时的人情世故与现在相比,显得更加温暖和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家乡也变得冷漠和陌生,这让诗人感到心痛和无奈。这里的“人情”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变迁。

第三联“恶雨连春蚕箔难,湖田侵水桑苗残”,描述了家乡的自然环境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影响,春蚕的箔子被大雨冲坏,湖边的农田也因为积水淹没了桑苗。这些自然现象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损失,也让诗人感到心痛和担忧。这里的“蚕箔”和“湖田”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它们的损坏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生计。

第四联“乡村苦盗市苦没,家无斗米衣裳单”,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生活的艰辛。乡村的人们因为盗贼横行而痛苦,市井的人们因为官府的压迫而痛苦。同时,农民们家里没有多余的米和衣服,生活十分艰难。这两句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注。

第五联“成群游手贪言乱,传讹倾刻腾郊闬(hàn),识者稍为违俗行,辄起千人横目看”,描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聚在一起胡言乱语,传播谣言;一些人利用权势欺压百姓。这些行为让诗人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激发了他改变现状的决心。这里的“郊闬”是指城市地区,诗人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社会的改善。

第六联“乘间但欲恣焚掠(lüè),此岂有意存炎汉(yàn huán),负贩低昂物价贵,里正胥徒热可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诗人希望在有机会的时候,能够尽情地掠夺财物,而不是为了保持汉朝的威严。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们的苦难和困境,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这里的“负贩”,是指贩卖货物的小商小贩;“里正”,是指地方官员;“胥徒”,是指差役等下层官吏。这些词都代表了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

第七联“挂屋空遗一卷书,面色如灰少生气”,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的景象。屋子里只剩下一本书籍,而诗人的脸色也变得灰暗无光,没有了生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变化感到心痛和无奈。

第八联“亲知恤我招我返,具区烟浪滔天远”,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情景。亲人和朋友都来安慰他、欢迎他,这使得诗人的心情得到了缓解。然而,当他站在具区的海边,看到滚滚而来的海浪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过去的生活。这里的“具区”是指苏州附近的一个地名,而“烟浪滔天远”则形容了大海的浩瀚无垠。

第九联“吴语轻浮莫久居,长卿倦辙今须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决心。他希望不要长时间停留在这个轻浮的环境中,而是要像屈原一样,重新振作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长卿”是指古代文学家屈原,他的《离骚》被誉为千古绝唱。诗人通过引用屈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状的不满。

第十联“狐有首丘岂不忆?满室蓬蒿除未得”,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记得狐狸都有自己生活的洞穴,人难道就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吗?同时,他也看到了家中一片狼藉,没有收拾干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环境恶化的痛心和无奈。

第十一联“伯通故迹依然在,佣保随时宁敢悔”,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上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他希望像伯通一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对于那些依赖他人的人来说,也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过错并勇于改正。这里的“伯通”是指汉代的名将韩信,他曾隐居在江夏(今湖北武昌)的蒲亭山中,后来出山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这里的“佣保”是指那些靠给人打工谋生的人,他们随时都应该谨慎行事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十二联“乘间但欲恣焚掠,此岂有意存炎汉(yàn huán),负贩低昂物价贵,里正胥徒热可畏(hè yǐ wèi xià),挂屋空遗一卷书,面色如灰少生气(fú),亲知恤我招我返(zhuó),具区烟浪滔天远(tān),吴语轻浮莫久居,长卿倦辙今须挽(quǎn),狐有首丘岂不忆(yì),满室蓬蒿除未得(dé),伯通故迹依然在(yǐng yīn),佣保随时宁敢悔(wàng)。”诗人通过反复强调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来表达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不会因为短暂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就退缩或者放弃;他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和行动。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教训,以此来激励自己未来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