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扫行踪,白漫漫万家,炊冷啼雪。颇似哀猿,巴水昼长声发。布帽桥头策蹇,正逼出、诗情酸绝。折花罢、几度淩竞,滑稽应笑波骨。
片铙有时定歇。只苍生况瘁,焉敢言别。冷炙侯门,方悟错解齐物。焰焰名场利薮,或不免、口中含袜。何如且、孤啸绳床,野鸥同卧黄月。

【注释】

  1. 万家:众多人家;炊冷啼雪:指天气寒冷,炊烟袅袅升起,好像树上的鸟儿在哀鸣。2. 白漫漫:形容天高气爽。3. 颇似:仿佛。4. 巴水: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口一带。5. 布帽:平民百姓戴的帽子。6. 策蹇:用鞭子赶着毛驴。7. 几度:多次。8. 滑稽:这里指幽默、诙谐。波骨:指波涛起伏的江水。9. 苍生:百姓。况瘁:更加疲惫。10. 焰焰:光明耀眼的样子。11. 口含袜:口中衔着袜子(意喻口舌是非)。12. 何如:怎么样。绳床:粗陋的床,比喻简陋的居所。黄月:指月亮黄色。13. 野鸥同卧:比喻诗人过着清贫的生活,与鸥鸟为伴,不追求名利。14. 孤啸:独自放声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济武在京城生活时,对官场黑暗和名利场的厌倦之情的诗。
    首句“路扫行踪”,写济武走在路上,看到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忙碌地干活,炊烟袅袅升起,好像树上的鸟儿在哀鸣。接着写他在桥头看见一个平民百姓正在策马赶路,他正被逼得诗情酸绝。然后写他在路边折了花,几度凌空竞逐,滑稽可笑,应该嘲笑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第二句“片铙有时定歇”,写他偶尔也会停下来,但只是为了休息一下,并不想改变什么。第三句“只苍生况瘁”,写百姓们更辛苦,他们哪里敢说再见?第四句“冷炙侯门”,写他们只能在侯门之外受冻挨饿,方悟错解齐物。第五句“焰焰名场利薮”,写名利场的名利就像火一样燃烧,他们只能含着嘴中的袜子,忍受着口舌是非的痛苦。最后两句“何如且、孤啸绳床,野鸥同卧黄月”,写他宁愿独自一人唱歌,也不愿像其他人那样追逐名利,与鸥鸟一起躺在黄月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