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挽乾坤,悲风吊雁门。
尺书徒促战,一剑痛衔恩。
竹寺诗中影,萧关月下魂。
至今生气在,成败不须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宗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原文如下:
无计挽乾坤,悲风吊雁门。
尺书徒促战,一剑痛衔恩。
竹寺诗中影,萧关月下魂。
至今生气在,成败不须论。
接下来是对每一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无计挽乾坤,悲风吊雁门。
- “无计挽乾坤”表达了作者无法改变大局,只能感叹命运的无能为力。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天地宇宙,表示整个宇宙的秩序和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 “悲风吊雁门”描述了一种凄凉的景象,风吹过雁门山,仿佛在哀悼那些已经逝去的英雄。这里用“悲风吊雁门”来比喻作者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2. 尺书徒促战,一剑痛衔恩。
- “尺书徒促战”意味着仅仅通过书信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只能加速战争的爆发。这里的“尺书”指的是书信,“促战”表示促使战争的发生。
- “一剑痛衔恩”则是说只有用一剑才能表达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这种情感是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一剑痛衔恩”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3. 竹寺诗中影,萧关月下魂。
- “竹寺诗中影”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幽深的竹林中的寺庙,那里似乎隐藏着许多往事的回忆。这里的“竹寺诗中影”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怀念。
- “萧关月下魂”则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月夜下的边关景象,那里的月光照亮了战士们的身影,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悲痛。这里的“萧关月下魂”表达了作者对牺牲者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4. 至今生气在,成败不须论。
- “至今生气在”意味着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依然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存在。这里的“生气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扬。
- “成败不须论”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成败的观念,认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胜利或失败,而在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里的“成败不须论”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是孙承宗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战争、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悲风吊雁门”、“尺书徒促战”、“一剑痛衔恩”等句子,都充满了深深的哀伤和愤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们的无限怀念。同时,诗中的“竹寺诗中影”、“萧关月下魂”等意象,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着那份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